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是大规模总结前代乐府诗的时期,也是文人广泛创作乐府诗的时期,文人乐府的全面徒诗化,形成了乐府文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然而,当今学界对宋代及其后的乐府诗的研究一直未能形成规模。本文将以音乐文学特质衰亡之际的宋代乐府诗为专门的研究对象,以略补当前乐府文学史研究之阙。宋代文人秉承崇古重道的文学观念,将乐府诗源流上溯《诗》、《骚》,重视诗篇内容的寓意美刺,从而将之纳入儒家以淑世精神为指导的道德框架之中。他们分别由题材和音乐性两个角度着眼接受和总结前代乐府文献,全面建构了乐府文学的体系,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自身包容度较高的乐府观,有持续开拓之功。在创作实践领域,宋代文人主要将唐人乐府作为典范加以摹仿和继承,突出对脱离音乐,作为徒诗的乐府诗的重视,在崇古之余又发扬“补乐府”的创作观念,名为补前代之遗,实为扩展创作自由度。他们的旧题乐府创作重考辨、阐发,新题乐府创作则重自出机杼,以故为新,故在继承前代乐府的叙事性与“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等传统之余,又形成了乐府诗创作的新变。宋代乐府诗向徒诗的全面转变,拓展了乐府诗的题材内涵,使之深具宋人特色。首先,宋代文人的淑世兼济之志令他们广泛继承唐代新乐府即事名篇的特质,在关注民生的同时寄托自身的政治理念,形成对家国天下的普遍关怀。其次,宋代进入了叙事文学的新时代,雅文学与俗文学的交融极大地推动了文人乐府诗的叙事写作,宋代文人重阅读,重才学的观念使得他们乐于搜寻故典,阐发前代故事,对乐府自身即事传统的继承也令他们更加关注时人轶事的传写。最后,在关注民生疾苦之外,宋代乐府诗中也全面体现出对普通乡村生活的关注,文人士大夫因循自己的经历见闻,对所到之处的风土民情予以提炼与传写,着力于刻画生活化的细节,这些都令宋代乐府诗的创作别开生面,有继往开来之功。在全面转向徒诗之余,宋代乐府诗也较为全面地传承或发展了前代乐府的部分音乐传统,主要体现在郊庙朝会歌辞、祠祀乐歌、琴曲歌辞三大类之中。宋代郊庙朝会歌辞的制作伴随着雅乐的重建,其仪式化的意义超越了作为独立存在的文学作品的意义,故本文从制度性、仪式性入手,在宋代雅乐实践的大背景下讨论其制作。祠祀乐歌创作的形式与宋代地方祠祀的规范化密切相关,而宋代文人主动写作祠祀乐歌,追求雅正之音,又将之由纯粹的仪式乐歌转而纳入文人诗的体系。此外,宋代文人重视琴曲歌辞旧题的考辨与拟作,又基于儒学传统发挥与变革;自创新题时,则既伴随着对古史的理解与探索,也追求诗乐相谐,将宋代乐府诗崇古重道的特征推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