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苗对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作用非常敏感,并且幼苗的动态变化对物种的分布及共存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影响幼苗动态变化的内在机制对探索物种共存理论至关重要。本文依托于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12 hm2谷地云冷杉(Picea-Abies)林动态监测样地,基于6,256个幼苗在2011-2015年间的动态变化数据,研究了幼苗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并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的方法,分析了生物邻体(同种和异种)和生境异质性(地形和土壤)在幼苗存活及维持物种共存过程中的相对作用。结果表明:(1)样地内共调查到幼苗33种,分属于12科27属,其中裸子植物1科3属4种,被子植物11科24属29种;所有幼苗个体的高度级分布呈倒“J”型,并且在2011-2015死亡的幼苗高度级分布也成倒“J”型;5个主要乔木树种高度≤1.5 m的个体数量均较多,说明幼苗林下更新良好;(2)同种负密度制约效应在群落水平显著存在,尤其是冷杉(Abiesnephrolepis)和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两个优势种幼苗的存活率随同种邻体的增加显著降低;系统发育负密度制约在幼苗存活的过程中尤为关键,特别是对乔木、落叶、非耐阴、红松(Pinuskoraiensis)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幼苗的存活率随异种大树系统发育多样性的增加会显著提高;在灌木和花楷槭(Acer ukuruduense)幼苗存活的过程中,生境异质性扮演更重要的角色;(3)另外,尽管同种负密度制约、系统发育负密度制约和生境异质性对幼苗存活的影响显著,除了本研究所包含的变量,依然有大部分的变异未得到解释,说明在未来关于幼苗存活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将害虫、病原菌、食草动物、森林结构、物种功能性状和微气候等因子包含在内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