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古今文献中针灸治疗呃逆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总结并对比古今治疗呃逆腧穴规律及处方,为现代临床治疗呃逆的取穴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行性借鉴,使针灸治疗发挥更好的作用。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华医典》中收录的50部针灸推拿类古代文献和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针灸治疗呃逆的相关文献资料,分别统计相关腧穴频次、归经、分布部位、处方规律、特定穴使用以及刺灸方法等,运用Microsoft Access、Word、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出古今针灸治疗呃逆的取穴特点。结果:整理出古今文献中针灸治疗呃逆的处方条文及其出处、作者、取穴、刺灸方法等详细内容,并录入数据库,建立可以查询古今文献中针灸治疗呃逆相关内容的数据库。结论:历代医家对呃逆的针灸治疗,取穴主要集中在任脉、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古代医家还多选用足少阴肾经和手太阴肺经,现代医家则更多选用手厥阴心包经;所取腧穴主要分布在胸腹部和上肢部;历代医家对特定穴的使用广泛,以五输穴和募穴为主;现代医家在古代医家采用针刺、灸法及针刺与灸法结合方法的基础上,丰富了穴位注射、电针、指压穴位、穴位拔罐、穴位推拿、穴位外敷、芒针以及火针等其他疗法,并且对针刺手法做了详细的说明,其中泻法、平补平泻和捻转手法为主要针刺手法;针灸治疗呃逆高频次处方为足三里、内关、中脘、膈俞、膻中、攒竹、天突、太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