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山区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农户耕作条件差,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户自身能力限制,种植业依然是贫困山区农户主要的谋生方式之一。同时,在农户务农机会成本不断上升,耕地边际化效益降低的背景下,贫困山区农户会根据外部环境,重新配置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资源使其家庭收益最大化。研究新时期贫困山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制定合理的农业政策,引导农户土地利用行为,从源头巩固农户脱贫成果,实现稳定脱贫具有一定参考意义。本研究以位于大巴山区渝东北贫困县城口县为例,在总体分析近10年乡村从业人员、种植情况、土地投入变化的基础上,结合参与式调查法获取的497份问卷,将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分为土地种植意愿、种植选择行为、土地投入行为3个方面,分别从全体农户、贫困农户、非贫困农户3个层面,对城口县12个乡镇的农户土地利用行为进行综合研究,研究区覆盖面更广,弥补了已有研究成果研究范围小代表性弱的不足,丰富了贫困地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同一农户不同土地利用行为的具体影响因素、不同区域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对于拓展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研究范畴、厘清贫困山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特征与农户家庭资源禀赋和区域发展环境之间的关系,优化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提高农户土地产出效益提供了理论参考。结论如下:(1)从时间序列看:(1)乡村从业人员变化方面:得益于精准扶贫政策的全面实施,2015年后城口县乡村从业人员数量出现小幅度提升,这与重庆市乡村从业人员数量持续减少的趋势有所差别。(2)乡村种植情况变化方面:2016-2017年因受退耕还林政策影响,城口县农作物播种总面积出现一定程度减少,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并没有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减少而减少,可见粮食作物种植是城口县农户种植的普遍选择。(3)乡村土地投入变化方面:城口县受山地地形影响,几乎不存在机械投入,就化肥投入而言,总体上城口县化肥投入变化量相对较小,稳定的传统耕作模式依然在城口县普遍存在。(2)从行为特征看:(1)农户种植意愿方面:在贫困山区土地比较收益下降的情况下,土地撂荒是研究区农户处置耕地的主要方式;贫困农户处置撂荒土地的能力低于非贫困农户;越接近中部县城区域,有撂荒行为的贫困农户越多。研究区撂荒农户占调研总数的25.15%,有土地转入、转出行为的农户在撂荒农户中占的比例均小于15%。有撂荒行为的贫困农户比例高于非贫困农户,有土地转入行为和转出行为的贫困农户比例低于非贫困农户。(2)农户种植选择行为方面:传统粮食作物依然是研究区农户种植选择的首选,贫困农户与非贫困农户的种植选择行为差别不大;距离县城越近的区域,贫困农户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越大,种植结构相对单一;只种植粮食作物的农户最多,占调研总数的56.54%,只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最少,占调研农户的8.05%。(3)农户土地投入行为方面:A.时间投入,受访全体农户平均土地投入时间28.14天/亩;受访贫困农户的平均土地投入时间(29.34天/亩)高于受访的非贫困农户的平均土地投入时间(26.94天/亩)。B.省工性投入,受访全体农户中拥有农业机械的农户占全体受访农户的19.32%,使用农药的农户占21.93%;受访贫困农户拥有农业机械的农户比例(贫困农户17.08%,非贫困农户21.40%)、使用农药的农户比例(贫困农户19.17%,非贫困农户24.51%)均低于非贫困农户。C.增产性投入,受访农户户均土地增产性投入401.52元/亩,贫困农户均增产性投入(433.97元/亩)高于非贫困农户户均增产性投入(369.07元/亩)。(3)影响因素分析表明:(1)农户种植意愿方面:A.就全体农户而言,农产品商品化率是影响研究区农户种植意愿的普遍性因素,对于贫困山区而言,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户农产品商品化率可以有效提高农户的土地种植意愿。B.就贫困农户而言,贫困农户对农业的依赖性高于非贫困农户,处置耕地的能力低于非贫困农户,户主年龄、家庭收入、家庭务农劳动力占比是影响受访贫困农户种植意愿的主要因素。C.就非贫困农户而言,非贫困农户农对农业的依赖程度低,耕作半径、周边务农机会等表征农户的家庭耕地情况和家庭经营情况的因素对其种植意愿影响显著,耕作半径越大、周边务农机会越多,非贫困农户撂荒的可能性越高。D.4个研究区中,农户特征影响东北部山区贫困农户种植意愿,农户家庭特征和家庭耕地情况影响西南部台地区和中南部河谷区贫困农户种植意愿,家庭经营情况对中北部河谷区贫困农户种植意愿影响显著;而家庭耕地情况是影响4个研究区非贫困农户种植意愿的一般性因素。(2)农户种植选择行为方面:A.就全体农户而言,户主类型、农户农产品的商品化率是影响农户种植选择行为的普遍性因素;表明农户越倾向于务工型农户、农产品商品化率越高,农户越有可能种植经济作物,农户的兼业行为驱使其种植省工性经济作物。B.就贫困农户而言,户主年龄和家庭耕地总面积是影响贫困农户种植选择行为的主要因素;贫困农户户主年龄越大,劳动能力越低,家庭耕地总面积越大,其土地资本越多,越倾向于种植省工性经济作物。C.就非贫困农户而言,家庭抚养负担、地块数量是影响非贫困农户种植选择行为的主要因素;非贫困农户的家庭抚养负担增加,其被限制在农村发展农业生产的可能性增加,田块数量越多,越有可能通过种植省工性经济作物来缩减农业经营的时间。D.4个研究区中,农户家庭特征、家庭耕地情况、家庭经营情况均对东北部山区贫困农户的种植选择行为有所影响,农户家庭特征和家庭耕地情况对中北部河谷区贫困农户的种植选择行为影响较大,农户家庭特征对中部区域贫困农户种植选择行为影响较大;农户家庭特征对东北部山区非贫困农户的种植选择行为影响较大,家庭耕地情况对中北部河谷区和西南部台地区非贫困农户的种植选择行为影响较大。(3)农户土地投入行为方面:A.就全体农户而言,家庭务农劳动力比例、地块数量、家庭耕地总面积是影响受访农户土地投入行为的普遍性因素,家庭务农劳动力比例越高表明农户对农业的依赖性越强,农户对土地的资金投入越多;农户家庭耕地面积越多,其发展农业生产基数越大,对土地的资金投入越低;地块数量越多农户土地分散化程度越高,对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农业资本越多,农户对土地的资金投入越多。B.就贫困农户而言,农作物种植类型是影响贫困农户土地投入行为的主要因素,贫困农户越倾向于种植经济作物,表明其通过农业生产获取预期收益的可能性越高,故土地投入越多。C.就非贫困农户而言,家庭抚养负担、农户到最近市场距离、农产品的商品化率、耕作半径是影响受访非贫困农户的主要因素。D.4个研究区中,4个研究区贫困农户土地投入行为,均受到农户家庭特征、家庭耕地情况和家庭经营情况的影响;而农户家庭耕地情况对中北部河谷区非贫困农户土地投入行为影响较大。(4)政府应从落实农户技能培训政策、发展特色乡村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重构乡村核心产业、重建经营主体、改善贫困山区农村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农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盘活乡村土地资源,提高乡村土地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