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下颈椎不稳对颈前路融合内固定术前及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内压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颈椎退变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中常用的手术方式为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而大量研究证明ACDF术后相邻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的发生率很高。本研究通过建立颈椎不稳动物模型和采用生物力学实验的方法研究单节段ACDF术前及术后相邻不稳节段椎间盘内的压力变化,探讨下颈椎不稳对ACDF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 方法:选取12例成年雄性山羊,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例。实验组通过切断C4-5节段颈后肌群及棘上、棘间韧带建立颈椎不稳模型;对照组仅切开颈后部皮肤并缝合,不做其他特殊处理。待实验组颈椎不稳模型成功建立后,选取所有山羊的颈椎标本(C3-T1),模拟C5-6 单节段 ACDF 手术。完成标本的制备后,将标本固定于 Bose ElectroForce 3520-AT生物力学机上,对所有标本加载2N.m的负荷以实现轴向旋转、后伸以及前屈三种不同状态,并分别测量C5-6固定融合术前及术后两组标本在三种不同状态下C4-5节段椎间盘内的压力的变化。 结果:实验组C4-5屈伸活动度于术后第4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证明C4-5不稳模型成功建立。实验组为不稳组,对照组为稳定组。两组在ACDF术后前屈、后伸以及轴向旋转的状态下的C4-5椎间盘内压力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不稳组术前在前屈、后伸的状态下C4-5椎间盘内压力大于稳定组(P<0.05),在轴向旋转的状态下C4-5椎间盘内压力较稳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组术后在前屈、后伸以及轴向旋转的状态下的C4-5椎间盘内压力高于稳定组(P<0.05)。 结论:本研究发现无论在颈椎融合术前还是术后,当颈椎前屈后伸活动时,相邻节段有不稳的椎间盘内压力均明显高于相邻节段无不稳的椎间盘内压力。理论上可以认为伴有相邻节段不稳的退变性颈椎病患者,其术后相邻节段发生退变的速度及严重程度均要高于不伴有相邻节段不稳的患者。 第二部分 下颈椎不稳对颈前路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影响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后发生相邻节段退行性改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术前存在相邻节段退变是其中之一。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探讨当手术相邻节段存在退变性下颈椎不稳时,相邻不稳节段椎间盘的退变情况、术后发生伴有临床症状的相邻节段退变性疾病(Symptomatic adjacent segment disease,SASD)及因其再次手术的情况。 方法: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从2005年6月至2010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的138例因颈椎病行单节段ACDF的患者。根据是否存在手术相邻节段不稳将其分为不稳组(n=56)和稳定组(n=82)。依据改良的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系统对手术节段上下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进行分级,并取其平均值作为相邻节段椎间盘的退变等级。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末次随访时的整体颈椎曲度(Sagittal alignment of the cervical spine,SACS)、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等级、末次随访较术前相邻椎间盘退变等级的变化值,SASD发生率和再手术率。 结果:不稳组术前及术后即刻SACS与稳定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SACS均明显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组末次随访时SASC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组术前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等级与稳定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组末次随访时的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等级及退变等级的变化值高于稳定组(P<0.05)。不稳组患者术后SASD发生率及再手术率高于稳定组。(P<0.05)。 结论:单节段退变性颈椎病伴相邻节段不稳患者,在行ACDF手术后,相邻不稳节段的退变速度明显高于无相邻节段不稳的单节段颈椎病患者,其相邻节段退变性疾病的发病率及再次手术率也高于单纯的单节段颈椎病患者。 第三部分 退变性下颈椎不稳对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疗效的影响及相关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和退变性下颈椎不稳的共同病因都是颈椎的退行性改变。本次研究的目的是研究探讨单节段CSM伴有下颈椎不稳患者MRI T2 脊髓高信号的发生率以及影响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自2010年1月到2013年7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行单节段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的122例CSM患者。根据是否存在下颈椎不稳,将其分为不稳组(n=43)和稳定组(n=79),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随访时间、病程、临床体征数目、MRI T2脊髓高信号发生率,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和JOA评分改善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预后因素,并计算OR及95%CI。 结果: 不稳组和稳定组患者MRI T2脊髓高信号的发生率分别为72.1%和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病程及临床体征数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均小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组患者术后JOA评分改善率明显小于稳定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下颈椎不稳患者手术疗效较差的独立风险因素为较低的术前JOA评分(OR=2.369,P<0.001),较长的病程(OR=1.158,P<0.001)和较多的临床体征数目(OR=3.477,P=0.004)。 结论: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下颈椎不稳患者MRI T2脊髓高信号的发生率高。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为术前JOA评分、病程和临床体征数目,患者术前JOA评分越低,病程越长,临床体征数目越多,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