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下神经的眶内段走行在CT上的表现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1980_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对正常成人骨性眼眶行CT平扫和三维重建,测量眶下管长度、眶下孔到眶下缘的垂直距离、眶下孔到颅正中线的垂直距离、眶下管和上颌骨前壁夹角,探讨眶下神经的眶内段走行在CT上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方法:   对101例正常成人骨性眼眶行双眶CT平扫,应用TA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测量眶下管长度、眶下孔到眶下缘的垂直距离、眶下孔到颅正中线的垂直距离、眶下管和上颌骨前壁夹角。每个数值测量5次,取平均值。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均数比较采取t检验,以α=0.05为标准,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对101例正常成人骨性眼眶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统计结果如下:眶下管长度的测量结果为男右(12.97±2.63mm)、左(13.21±2.73mm)、女右(12.72±2.70mm)、左(12.79±2.77mm);眶下孔到眶下缘的垂直距离的测量结果为男右(8.69±1.98mm)、左(9.01±2.21mm)、女右(9.14±2.34mm)、左(9.33±2.18mm);眶下孔到颅正中线的垂直距离的测量结果为男右(33.34±3.33mm)、左(33.41±3.04mm)、女右(32.33±3.78mm)、左(32.39±4.23mm);眶下管和上颌骨前壁夹角的测量结果为男右(79.80±10.38°)、左(81.47±11.70°)、女右(76.30±13.51°)、左(76.04±14.64°)。采用t检验对男性左右侧所测得数值进行对比;对女性左右侧所测得数值进行对比;对男女同侧所测得数值进行对比,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通过CT对眶下神经走行的测量,为手术的实施和合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具体的参考和客观依据,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同时也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其他文献
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实情景,尽可能地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实践性.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在探索过程中研究和领悟
目的:合成iNOS-siRNA并体外转染人胆管癌QBC939细胞,探讨RNA干扰沉默iNOS基因的表达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胆管癌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应用常
随着世界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与壮大,羽毛球运动也因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与喜爱而风靡世界.羽毛球运动中发球可以说是一场比赛的开始,同时也是每个回合的开始,一场球赛的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