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蔡氏健脾通便汤对脾虚型便秘模型小鼠结肠组织Cajal间质细胞、结肠肌间神经丛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物质(SP)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治疗的作用靶点及机理,为临床推广蔡氏健脾汤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并结合临床案例远期疗效观察,突出中药治疗便秘的优势。方法:动物实验研究:选用昆明小鼠105只,雌雄各半,体重(20±2)g,造模开始前随机抽取15只作为正常组,余90只采用番泻叶+限水+控制饮食复合因素造模法,共15天建立脾虚便秘小鼠的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模型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乳果糖组、麻仁组,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治疗,每天一次,连续14天。观察实验期间小鼠的一般体征及行为学特征,末次给药后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小鼠的血清D-木糖含量以评估小鼠小肠吸收功能,并采用平均光密度(oPacity density,OD)值分析法观察小鼠结肠组织cajial间质细胞C-kit蛋白、神经递质VIP和SP的表达情况。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较,造模组小鼠结肠组织中C-kit、SP、VIP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2)与造模组相比较,各治疗组小鼠结肠组织C-kit、SP、VIP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差异明显(P<0.05);(3)与乳果糖组相比较,高剂量组、中剂量组C-kit表达水平升高显著(P<0.05),高剂量组SP表达水平升高显著(P<0.05)。(4)与麻仁组相比较,高剂量组C-kit、SP、VIP表达水平升高显著(P<0.05)。临床病例观察研究:将60例2016年1月1日-2016年7月30日在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确诊为脾虚型功能性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通过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服用蔡氏健脾通便汤,对照组服用乳果糖。观察记录两组慢性便秘患者停药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的症状积分,做出比较分析。结果:(1)相比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12周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2)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均没有差异(P>0.05),治疗后8周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差异明显(P<0.05);(3)治疗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的症状积分组内互相比较无差异(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症状积分组内互相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慢传输型便秘发病与结肠组织中C-kit、SP、VIP表达水平下降相关。蔡氏健脾通便汤能明显改善脾虚型便秘小鼠的小肠吸收功能以及肠道传输功能,增强小鼠的排便能力,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增强结肠组织内神经递质SP、VIP的表达促进肠道推进性收缩;上调C-kit的表达水平,改善Cajal间质细胞的数量与分布以增强结肠蠕动,进而达到治疗脾虚型便秘的效果。在临床上,蔡氏健脾通便汤对于脾虚型便秘患者具有标本兼治的作用,能明显改善患者排便功能及伴随症状且疗效持久稳定,复发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