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骨科围手术期并发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进行临床观察,为骨科患者围手术期预后的风险评估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各骨科诊治的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并发急性肺栓塞的病例,记录包括年龄、性别、骨折或骨病类型,根据创伤后24h血清D-二聚体水平,分为A组(高浓度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5000ng/mL)与B组(低浓度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5000ng/mL),两组间血清D-二聚体水平、峰值及危险因素对预后危险程度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纳入的共38位确诊为急性肺栓塞患者,根据创伤后24h血清D-二聚体水平,分为A组(高浓度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5000ng/mL)与B组(低浓度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5000ng/mL)。A组19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4例,年龄在23-88岁,平均年龄为(63.39±15.633)岁;B组19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0例,年龄在26-95岁,平均年龄为(67.83±19.018)岁,两组年龄与性别对比,P>0.05表示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经临床观察发现,38例确诊为肺栓塞患者创伤后24h血清D-二聚体水平≥500ng/mL的患者有36例,创伤后24h血清D-二聚体水平<500ng/mL的患者有2例,对检测急性肺栓塞的敏感率为94.739%;其中股骨颈骨折发生急性肺栓塞有13例(占34%),但与其他不同部位对比,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创伤后24h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峰值的对比,采用单样本独立T检验,P=0.01<0.05,统计学差异性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急性肺栓塞患者危险因素对预后危险程度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浓度分组因素分析中,P=0.008<0.05,在评价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危险度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危险因素统计分析中,P>0.05,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在两组的患者近期预后危险度的比较中,仅高危组χ2=7.795, P=0.013<0.05,两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中危组与低危组统计中,P>0.05,两组间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在骨科围手术期对患者血清D-二聚体进行检测,经过初步的高风险筛选,再通过多层螺旋肺CT肺动脉造影(MSCTPA)与肺动脉DSA进一步确诊,对临床发生风险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此外,血清D-二聚体的检测对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的评估有着重要意义,可作为评价患者危险程度的重要指标,有利于对患者进一步的治疗决策进行指导,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