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善,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已经逐步确立起来。但是目前我国经营者激励机制还很不健全,从而导致了经营者短期行为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公司的长远发展。因此,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经营者激励机制对企业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经营者激励问题进行了分析。 首先,委托代理理论的目标就是设计一个契约,使得委托人(所有者)能通过所观测到的代理人(经营者)的信息来奖惩代理人。由于经营者通过在职消费侵占企业资源的现象非常严重,因此在经营者激励契约设计方面,我们主要考察了在职消费和经营者风险规避对激励契约设计的影响。 其次,利用博弈论的方法对经营者的行为策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完全信息下,还是在不完全信息下,所有者与经营者进行一次博弈时,所有者都有可能做出不监督的决策,经营者有可能做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决策;如果经营者和所有者进行重复博弈,经营者会从长远利益的角度出发,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为决策准则。 然后,利用我国2004年937家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性分析。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经营者报酬存在着明显的行业差异和地区差异;经营者持股数量比较少,“零持股”现象严重。我们又利用2002年、2003年、2004年281家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对经营者激励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2002至2004年连续三年中,经营者的薪酬与公司绩效、公司规模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经营者薪酬与其持股比例都不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最后,我们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针对本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研究存在的不足做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