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治疗不同阶段介入的疗效及生存分析。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湘雅二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5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初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方案如下: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68例APL患者诱导方案以双A方案(维甲酸+三氧化二砷)为主,此组病例为A组,获得完全缓解的A组患者按照3次XA化疗、1次AS203、2次XA化疗顺序进行巩固治疗(X代表DNR、HHar或THP),随后采用维甲酸联合间断性化疗进行为期2年左右的维持治疗;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6例APL患者诱导方案以维甲酸+化疗为主,此组病例为B组,获得完全缓解后的B组患者按照1次XA、1次AS203、2次XA、1次AS203、1次XA的顺序进行巩固治疗(X代表DNR、HHar或THP),维持治疗同A组。比较两种含三氧化二砷治疗方案的完全缓解率、早期死亡率、达CR时间,总体生存时间(OS)及无复发生存时间(RFS),并通过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对可能影响完全缓解率和早期死亡率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Log-Rank检验、COX回归模型对生存可能有影响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及B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3.8%和89.5%,早期死亡率分别为14.7%和8.1%,P值均大于0.05,达CR时间分别为28.33±0.952天和31.89±1.166天,P=0.028。A/B平均随访时间分别是28.9月和26.2月,两组病例的总体生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是87.5%及84.4%和95.9%及82.2%,P值分别为0.228和0.531,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在A组中,单因素分析认为初诊时白血病细胞计数≥10×10~9/L、高危组及存在重度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完全缓解率低,早期死亡率高,Logstic回归分析证实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及凝血功能障碍程度是影响早期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凝血功能障碍程度亦是影响完全缓解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在B组中,单因素分析认为凝血功能障碍程度是影响早期死亡率的重要因素,而凝血功能障碍程度、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及危险性分组是影响完全缓解率的重要因素,但尚不能证明是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完成缓解后治疗的两组病例,单因素分析认为性别是影响A组无复发生存及总体生存的重要因素,达CR时间长短是影响B组总体生存率的重要因素,而达CR时间及初诊时白细胞计数是影响B组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三氧化二砷在APL治疗的不同阶段介入的疗效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但在以维甲酸联合化疗为主进行诱导,巩固治疗中加入2次三氧化二砷的方案中总体生存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尚需长时间追踪随访及更多的大型临床试验证实。2在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进行诱导,巩固治疗中加入1次三氧化二砷的方案中,初诊时白细胞计数≥10×109/L、存在重度凝血功能患者早期死亡率高,而存在重度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完全缓解率亦低,男性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低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在以维甲酸联合化疗为主进行诱导,巩固治疗中加入2次三氧化二砷的方案中,存在重度凝血功能障碍、高危组及初诊时白细胞计数≥10×109/L患者完全缓解率低,且存在重度凝血功能障碍早期死亡率高,达CR时间≥60天及初诊时白细胞计数≥10×109/L患者无复发生存率低,且达CR时间≥60天患者总体生存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