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社会化视阈中的学前儿童亲社会与攻击行为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yu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媒介社会化研究是传播学与传统社会化研究的产物:从传播学面向来看,基于媒介效果研究框架,将媒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媒体对儿童社会化所产生的影响;从传统社会化研究面向来看,基于各类儿童社会化影响主体分析框架,将家庭、学校等影响主体视为儿童早期社会化的主要影响源,将媒体作为儿童早期社会化的次要影响源。伴随着媒体技术的进步、代际的更替、传播范式的变更、媒介化社会的发展过往对儿童媒介社会化研究的构型导致了儿童媒介社会化研究的转向:一是,形成了媒介中心主义式研究。该类研究过度关注媒介社会化研究的传播学面向,强调媒体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主体地位,忽视其他社会化影响主体对儿童社会化所产生的影响;二是,形成了类社会化研究。该类研究秉持着传统社会化研究的特质,虽然强调媒体社会化影响地位的提升,但仅仅将媒体作为其他社会化影响主体缺位的替代品。与此同时,承袭着传统社会化影响主体研究的静态观与孤立观。本文尝试提出学前儿童媒介社会化研究的基本框架,在延续上述两类研究传统的基础上,尝试对两类研究传统现时的局限性进行相应修正:一是,在基于媒介效果研究主体框架的基础上,不应仅仅探讨媒体与儿童社会化之间的关联性。应进一步拓展这种传播学视阈中的研究,强调媒体、儿童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在凸显媒体主体地位的同时避免了媒介中心主义式的研究转向;二是,结合当前媒体发展实际,消解传统社会化研究中对各类影响主体角色定位的刻板印象,强调打破影响主体分析的静态观与孤立观,尝试探讨各影响主体间的关联性。对应到媒介社会化的研究中,强调媒体与他类影响主体互动对媒体与儿童社会化关系的形塑。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学前儿童媒介社会化应强调传播学与传统社会化研究的动态融合,从传播学生发来探讨媒体与儿童社会化之间的关联。在传统社会化研究的助推下,考察媒体与他类社会化影响主体互动对媒体与儿童社会化关系的形塑。承袭上述学前儿童媒介社会化研究的基本框架,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将南京地区学前儿童(N=683)置于媒介社会化的传播学面向之中,基于媒介效果主体框架,探讨学前儿童屏幕媒体使用与其亲社会、攻击行为社会化间的关联。研究总结了南京地区学前儿童屏幕媒体使用、亲社会与攻击行为的一般特征,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性别、地区、社经地位、家庭结构等因素与学前儿童屏幕媒体使用、两类行为一般特征之间的关联性。研究亦探索了屏幕媒体接触、屏幕媒体内容接触对学前儿童亲社会与攻击行为所产生的影响。结合本研究问卷调查中的相关结论,遵循学前儿童媒介社会化研究的基本框架,本研究选择学前儿童群体所最常使用的屏幕媒体——电视——作为媒体环境考察的代表。通过内容分析(总计7564分钟),发现了央视少儿频道、金鹰卡通卫视、卡酷动画卫视在儿童收视黄金时段中传播的形式特征与内容特征。于形式特征而言,动画片占据着较大比重,儿童综艺节目成为了三类少儿频道的基础性节目。相较于其他两个市场类媒体而言,央视少儿频道在节目类型上呈现出多元性、时代性的特征。于内容特征而言,本文发现了三类少儿频道平均每小时呈现10.8次亲社会行为与6.0次攻击行为。央视少儿频道亲社会行为次数呈现最多,平均每小时达到了13.8次。金鹰卡通卫视攻击性行为呈现次数最少,平均每小时达到4.8次。于亲社会行为呈现特征而言,本研究梳理了三类少儿频道对亲社会行为呈现的一般特征。与此同时,对呈现过程中所产生的性别角色错位现象进行了相关阐释。于攻击行为呈现特征而言,亲社会攻击行为成为了一股重要力量,角色形象错位成为了研究的重要发现,产生这种错位的原因亦得到了很好地阐释。延续学前儿童媒介社会化研究的基本框架,本研究尝试在学前儿童社会化核心场域——家庭——中对学前儿童媒介社会化的传播学面向进行拓展。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本研究细致梳理了屏幕媒体与家庭互动所产生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本研究总结了学前儿童家庭屏幕媒体的结构特征与关系特征,发现了上述两类特征对于屏幕媒体使用与儿童两类行为社会化关系的前端影响。通过个体访谈的方式,本研究进一步阐释了屏幕媒体与家庭互动对学前儿童两类行为社会化的影响:寓于亲子关系建构中的屏幕媒体承担起了“临时保姆”与“经验中介”的角色,而寓于屏幕媒体与儿童个体关系建构中的家长则扮演起了“把关人”与“模范”的角色。此外,本研究亦通过焦点小组访谈的方式,考察了屏幕媒体与学校、同伴的互动,发现了嵌于学校结构与同伴结构中的屏幕媒体,对儿童行为社会化产生了一定影响。本研究亦系统地回顾了学前儿童媒介社会化的研究流程,强调其拥有的传播学与传统社会化研究特质。针对学前儿童在亲社会与攻击行为社会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媒介社会化中的各影响主体提出了相关建议。本研究认为亲社会媒体的构建理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家长与儿童的共同社会化理应引起家长重视;学前儿童媒体素养的共育理应成为一种共识。
其他文献
为了探究耐硼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boronitolerans YS11)的保存条件及其对罗非鱼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的影响,为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选择海藻糖、乳糖、蔗糖和脱脂奶粉4种保护剂,并通过浓度梯度优化,结果证实,YS11在10%海藻糖中,干燥后保持较高的存活率。罗非鱼幼苗饲喂菌体发酵液,喂养70 d后,高通量测序观察对罗非鱼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
说课是在教学改革中教学研究的新形式,教师采用叙述的表达方式,系统阐述对课程的教学设计。说课稿的设计在说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水平的说课设计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基本功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
文章以我国分批低碳城市试点建设为准自然实验,探究低碳城市试点对微观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文章采用手工收集整理的重污染行业环保投资数据为样本,深入探究企业在承接低碳城市试点建设中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建设整体上提高了企业环保投资水平。同时基于环保合法性考察外部媒体关注所发挥的作用,实证检验发现:媒体关注程度高时,低碳城市试点对企业环保投资的体现作用更显著。进一步基于中介效应分
我国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大国。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第70版)》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322.8亿吨,其中中国碳排放量达98.99亿吨,占比30.7%,居世界首位。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
期刊
关于尼采与浪漫主义的关系,人们倾向于在两者之间简单地划等号。尼采浪漫形象的流行,与两种前理解有关。一方面,从现代性视角梳理浪漫主义,不难发现人们总体上将浪漫主义理解为积极、正面的现代形象。另一方面,人们乐意将尼采视为非理性思想的代表。将尼采浪漫化的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尼采对浪漫主义批判,遮蔽了尼采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复杂关系。尼采将浪漫主义视为近代以来的大事件以及他的五个否定之一。与浪漫主义的纠葛,
州际协定是美国协调州际关系的重要法律机制。州际协定不仅能够以州的自主行动来解决州际间的冲突,更能以功能互惠的方式协调州际政策,使联邦体制在州与州关系上,获得相对较为灵活的调整和平衡手段。州际协定在当代美国的广泛运用,表明它已成为了美国跨区域治理和州际协调的法治化机制。借鉴这一相对较为成熟的法治化区域协调机制,立足于当前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实际问题,深化对中国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是一种可行的比较法路径。
新世纪后,“非虚构写作”发展迅猛,已成蔚然之势,备受文坛学界瞩目。这集中表现在发表阵地由文学期刊扩散到网络媒介平台,核心倡导者由主流官方延伸至民间团体,研究范畴由写作实践上升为理论探讨。与其执着于为“非虚构”划出明确的文体界限,倒不如将它视为一种特定时期产生的现象。“非虚构写作”以其“包容性”“开放性”特质召唤式样繁多的写作探索,诚恳地恢复文学与现实、作家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激发文学的生命力,回应我
监察权作为一种全新的权力形态,在我国权力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宪法构成监察权配置的根本性规范依据,党政合署办公的实践则加剧了监察权运行的复杂性。本文围绕“坚持党对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和监察权依法规范运作”的政治与法律的理论边界问题,“反腐败集中统一高效和基本人权保障”的价值衡平问题,以及“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整合”的规范治理问题而展开,通过规范分析、实证考察和比较研究,对监察权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以
源于德国的附随义务理论历时百余年,已显陈旧,对商业实践逐渐缺乏解释力。在民法典编纂的大背景下,有必要重新审视合同附随义务的相关理论,立足于目前民法典草案的体系结构,结合新的时代背景以及国际合同立法的最新趋势,以前瞻性与时代性为指导,实现从合同附随义务到合作义务的理论转型,并在未来的合同法中对合同合作义务作出更合理、更清晰的规定。本文除导论、结论与附录外,共分为六章。第一章首先简要阐述了目前合同附随
转移作为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与较差的预后密切相关。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作为调节转移的主要作用成分,可能和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的相互作用相关。EMT的肿瘤细胞分泌大量的炎症介质来改变TME,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作为TME中最丰富的免疫细胞,可以对TME中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