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迅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逐渐融为一体,同时,国际间经济交易流量也大幅度增加,而一国国际收支状况正是反映这种交易流量的最完整的记录。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发展一直有悖于传统的国际收支阶段理论,表现出自身非常独特的特征——国际收支双顺差结构。从1994年以来,中国出现了持续的,快速扩大的经常帐户顺差和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并存的国际收支结构。到2006年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已经累计突破了1万亿美元。诚然,作为外资大量流入和出口大幅提升的必然结果,双顺差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更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国际收支双顺差结构的根源以及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首先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结构和规模,分别从经常账户顺差和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入手,分解了双顺差的组成,得出结论——双顺差实际上主要来自于经常帐户中的货物子项目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中的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子项目。然后,以内外均衡理论为基础,结合双顺差的结构特征,分别找出经常帐户顺差和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的形成动因,即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结构实则为中国经济发展内部失衡的外在表现,是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必然结果,其根源就是国内储蓄大于投资,同时,又缺乏储蓄有效顺畅地转化为投资的渠道。在了解了双顺差产生的种种原因之后,文章论述了双顺差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危害,比如巨大的福利损失和随之而来的各种风险的增强。在文章的最后部分,针对双顺差产生的原因,得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最根本的就是解决中国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失衡,双顺差的结构特征才会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