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蛛网膜颗粒形态结构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蛛网膜颗粒TGF-β1表达的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ple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家兔蛛网膜颗粒形态结构与颅内分布的研究目的:掌握家兔蛛网膜颗粒在颅内的分布情况及形态结构特点。材料与方法:新西兰兔20只。静脉麻醉后,6只经皮穿刺小脑延髓池注入亚甲蓝0.6ml,术后取头低位。2小时后断头处死,去除颅部骨质,观察兔颅内蛛网膜颗粒的分布情况;8只经心脏灌注4%多聚甲醛溶液后取材,将含有蛛网膜颗粒的组织块按照从左到右顺序连续切片,切片厚度为0.5μm,进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蛛网膜颗粒颅内分布情况及大体结构;6只兔经取材后分别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明确蛛网膜颗粒表面结构和内部超微结构。结果:1家兔小脑延髓池注入亚甲蓝后观察,可见蛛网膜下腔、视神经鞘部、横窦及上矢状窦内均有蓝染,以横窦内染料浓集最为明显,初步认为横窦内含有蛛网膜颗粒。2 HE染色发现AG大体可以分为颈部、体部和底部三部分;其结构呈现出多样性,有球形、分叶状、花样等。3扫描电镜显示蛛网膜颗粒有的独立存在,有的则成簇聚集在一起形如葡萄串样,表面有许多大小不等的突起;在AG的顶部和侧面还可见一些小的孔隙。4透射电镜见蛛网膜颗粒外层的上皮细胞内有较多的吞饮小泡、大的空泡以及指状的微绒毛存在;颗粒的内部有细胞间间隙存在。AG上皮细胞间连接大多数连接紧密,但某些部位连接较松弛,细胞连接间间隙扩张。结论:1家兔蛛网膜颗粒在横窦内分布最为集中。2家兔的AG有孤立存在和成簇聚集两种形式;其结构与人的AG相似可以分为颈部、体部和底部三部分,侧面和顶部有小的孔隙,表面有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突起。AG有球形,分叶形,及菜花样等多种形态。3 AG内的空泡和微胞饮小泡以及大的细胞外池等结构可能在脑脊液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脑脊液通过微胞饮和空泡机制进行主动转运;而细胞外池则参与了脑脊液的被动转运。第二部分家兔SAH后蛛网膜颗粒TGF-β1表达的研究目的:建立兔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研究出血状态下蛛网膜颗粒TGF-β1的表达特点,为阐释蛛网膜下腔出血后AG的改变提供理论基础。材料与方法:新西兰兔3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6只;实验组按时间点分为A、B、C、D、E、F等6个亚组,分别代表SAH后1天、3天、5天、7天、10天、12天,每个亚组5只。麻醉后穿刺小脑延髓池抽出针蕊见清亮脑脊液流出后,实验组取兔耳正中动脉血0.5ml/kg,经穿刺针缓慢注入,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需要注意的是注射血液或生理盐水前应先抽取等量的脑脊液。实验各组到时间点经多聚甲醛灌注后取材;对照组在各时间点分别取1只灌注后取材,然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各组TGF-β1表达特点。结果:对照组家兔蛛网膜颗粒内部偶见有TGF-β1阳性表达。实验组中蛛网膜颗粒TGF-β1阳性表达较为明显。胞质丰富的胞浆内可见散在分布棕黄色颗粒。出血后1天即有阳性表达,3天渐增多,5天时表达量明显增高,达到高峰;而到7天表达有所减少,但仍高于对照组。12天时仍有持续表达。各实验组分别于与对照组进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NK法进行组间比较(P﹤0.05),出血后5天与任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采用小脑延髓池穿刺自体动脉血注入法,可以成功模拟家兔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2 SAH状态下蛛网膜颗粒内部TGF-β1表达明显增高,与SAH后继发的脑积水形成有密切关系。
其他文献
媒介的话语权是指媒介对受众产生传播效果的潜在的现实影响力,是现代大众传媒的核心权力。以手机、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 The med
目的:探讨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非透析蛋白质能量消耗(protein energy wasting,PEW)患者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Toll样受体4(Toll-li
目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CNTF )是一种可以促进多种神经元分化和存活,阻止神经元退变并保护神经元免受损伤的神经活性蛋白,1984年由Barbin等从
目的: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该病早期依赖于雄激素的存在,多数患者对去势或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有效,但治疗数月或数年后,
前言:2型糖尿病(T2DM)是包括遗传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传统的药物及胰岛素治疗不能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出现的时间及疾病的进程。   Walter首次发现减肥手术可以
目的:当生物体机体细胞受到外界环境致癌物及/或机体代谢产物攻击时,可以使基因组DNA受到损伤,但是,在多数情况下生物体仍能够保持DNA遗传信息的完整和稳定,主要依赖于体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