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疼痛共情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指的是个体对他人的疼痛的感知、判断以及情绪反应。共情能力的提升使个体得以准确地推断他人的思维与感受,进而产生适当的情绪与行为反应。这不仅有助于激发个体的亲社会行为,使社会成员之间建立良好的社会互动关系,同时也能有效抑制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因此,对于疼痛共情的研究极具社会意义与现实价值。以往的问卷调查与情景实验研究发现怀旧能够提高个体的共情水平,但这些研究往往缺乏客观性,并且也未涉及共情的内在神经机制。本研究旨在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通过比较被试在怀旧情绪与中性情绪下疼痛共情反应的差异,进一步探讨怀旧对疼痛共情加工过程的影响及其脑机制。本研究采用了 2(被试间因素:怀旧组、控制组)×2(被试内因素:疼痛图片、非疼痛图片)的混合实验设计,被试为35名健康的在校大学生。所得结果如下:首先,各实验条件均诱发了明显的N1、P2、N2、P3与LPC成分,表明实验材料有效引发了被试的共情反应。其次,对于N1成分,在P3和P4点上,怀旧情绪下疼痛图片诱发的波幅显著小于中性情绪。再次,在P2成分上,怀旧情绪下疼痛图片诱发的波幅显著大于中性情绪。最后,在P3成分上,相对于中性情绪,怀旧情绪下疼痛图片诱发了更大的波幅。这些结果表明怀旧对疼痛共情的影响既作用在早期自下而上的情绪共享加工阶段,又作用在晚期自上而下的认知评价加工阶段,并且一致表现为怀旧促进了个体的疼痛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