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人性与合于天德--早期儒家天与人性关系的历史考察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1858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性论是中国哲学中的重要论题,它不只是关注人性的内容是善的,或是恶的,人性的来源以及后天对人性扩充或矫化的目的,也都是人性论需要考察的内容。在古代,不论孟子主张性善,荀子主张性恶,还是董仲舒主张性有仁贪,论性者都一致认为人性是天所命就的,这是人性的来源处。天赋善性,就扩充它,以成就善德;天生恶性,就矫化它,也可成就善德;天生有善有恶之性,接受圣王教化,亦可成善,这是人性的修为处。敬事上天,自得神明,时刻如对越上帝,达到合于天德的目的,这是人性的归止处。本文旨在考察早期儒家即董仲舒之前儒家天与人性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
  天赋人性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前诸子时期,主要表现在《尚书》、《左传》和《诗经》中的相关论述,只是此时期还没有提出普遍的人性论,天与人性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天赋予君王以德性和生就众民以欲性的二元对立。孔子第一个把“性”作为哲学范畴提出来,其“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命题是儒家首次提出普遍意义的人性论;“性与天道”作为一个问题在《论语》中提出,开启了先秦儒家天与人性关系的讨论。孔子之后,郭店竹简《性自命出》以人内在的“好恶”和“喜怒哀悲之气”论人性,《中庸》把人的善性界定为“诚”,孟子明确提出“性善”的主张,认为人生而具有仁义礼智的道德本性;荀子继孟子提出针锋相对的性恶论,认为人生而即具的是好利欲得的恶的本性,他们虽然都提出各自不同的人性主张,但在对人性来源的思考上却殊途同归,一致认为人性是天赋予的。同时,各家在人的后天,都主张对人性进行教化,并在自身人性主张的基础上提出各自不同的修身成德学说,如《中庸》的“慎独”,孟子的“存心养性”和“践形”等,以及荀子的“化性而起伪”,这些关于教化和修身成德的主张,在现实意义上都有成就善德和天下得治的目的,同时,他们都提出了更高的超越意义上的道德归止,即参于天地,合于天德,实现圣人道德上天人合一的境界。战国后期,《易传》用阴阳迭运变化的天道来具体说明天如何赋予人善的本性,同时也继承孟子“养性而事天”的修养理论,提出“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天人合德思想,将关于天与人的善性的关系的探讨推向深入。西汉初年,董仲舒结合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感应思想,用阴阳之气的性质来论证人性的善恶,为天赋人性确定了实然的中介。在后天的教化和修德方面,董仲舒根据天人相副的原则,认为人们循礼守德就是合于天德的表现,如坚持“三纲”之礼则与天之阴阳之德相合,谨奉孝行则与天的“五行”之德相合,行“仁”施“仁”则与“天”之“仁”德相合。在董仲舒这里,性善和性恶得到综合,人对自身本性的认识趋于完整,与此相应,作为人性形上来源与后天修德归止的“天”完成主宰之天、自然之天和道德之天三义的有机融合。至此,儒家善恶二元的人性论得以确立,儒家之“天”的基本性质得以固定。
  天与人性关系的历史考察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方面,它是人性论的一个具体论域,探究人性的形上来源和人性在后天教化和修德作用下的终极归止,以说明天与人性之间的必然联系,这是对人性进行形上之思的当然之责;另一方面,它是天论的一个独特视角,古代的“天”是一个综合性范畴,对于具体典籍或特定思想家所使用的“天”进行准确地理解,需要一恰当的参照点,处于天人交集的“性”就是一面能很好体察“天”的性质的镜子。
其他文献
在国内经济下行与外部局势复杂多变的双重压力下,减税降费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是逆周期调节的重要工具。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减税降费是落实“降成本”任务的配套举措,也是稳经济的重要手段,事关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前景。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更加明显的降费。2019年,新一轮的全面减税降费在全国范围内铺展开来,预期减免税费2万亿元。与以往相比,新
学位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也在蹄疾步稳的进行。从全面推开“营改增”,到全国上线“金税三期”系统,从各地逐步实现“互联网+税务”、再到国地税合并后各项征管方式融合,征纳关系也更加融洽。但是随着纳税人数量的急剧增长,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也在急剧变化,企业规避税收的手段更加隐蔽,以前的国税局或者地税局实施的是以属地管理为主、手段单一的税源管理方法,这种方法滞后于目前经济形势的变化,容易造成
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规模化迅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村经济逐渐呈现多元化特征。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资金匮乏已经成为了限制中国“三农”经济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模式下,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授信机制是基于家庭财产和收入,在农村资产无法抵押的情况下,大部分农户难以符合信用贷款的要求,造成当今农村的融资难题。虽然金融支农惠农政策不断推出,但实际落实效果大打折扣,整体上农村的
近年来,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中国地方城市发展建设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但是也带了政府隐形债务规模过大的潜在金融风险。为了缓解因平台融资造成的地方政府隐形债务风险,国家有关部门全面加强了地方政府债务和投融资平台的规范化管理,使得投融资平台的转型改革在当前时期成为大势所趋。本文以安徽省F投发集团为例,从政府管理、债务与融资、投资经营、内部管理四个方面对投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借鉴其他投融资平台
学位
随着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实施农产品区域品牌战略既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增强农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对于提升农民收入、农业产业化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公共性决定了其建设发展并不是任何一个市场主体可以实现的,而是涉及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农户等主体的一项系统工程,尤其是作为公共主体的政府,在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过程中作为具体的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起着主导作用
学位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常态下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原有的社会治理模式与现实的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由此导致了社会矛盾频发,这些矛盾在基层表现得尤为突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智慧政府”正成为政府社会治理的一个发展方向。  街道办事处作为基
本文以目前上海地区开放的7座清真寺和1所临时礼拜点为背景,通过对外来流动穆斯林的宗教生活进行调研,运用国内外相关的宗教与认同理论,从地域认同和身份认同的角度出发,侧重研究外来流动穆斯林的都市宗教生活适应之差异,主要探讨了“地域”与“身份”对信教者宗教生活适应程度的影响,拟探寻宗教生活适应的差别之根源,并解释其内在关联,对外来流动穆斯林如何更好地适应都市宗教生活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论文详细地论述了
法家思想在整个君主政治时代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韩非子作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历代对其的批判和评论也从未停止过。如何认识人们在不同历史阶段对韩非子的批评,是本文的初衷。由此也可以认识韩非子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地位和影响。  文章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交代研究问题的提出、韩非子思想的基本内容、韩非子批评史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时段划分说明。第二部分为秦政实践中的韩非子,从秦政的固有传统和商
学位
中国哲学的核心是人生哲学,孔子是第一个提出一个人生论系统的思想家。孔子的人生哲学博大精深,见仁见智。孔子贯其一生都是为了实现“为仁践礼”的人生过程。仁是成为人的根本标志,修心的根本指针;礼是人之为人的外在的社会规范,修身的根本准则。人的成长过程要合仁达礼,人生才有意义。一个健康的人必定是身心健全的人。“仁”与“礼”二者的关系是“礼由仁而立”,“仁非礼不立”。仁,就是爱人,实现“仁”的主要方法与途径
学位
本文以当代知识论的一些研究方法和基本观点为参照系,对金岳霖知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它具有两方面的学术价值:一是比较准确地理解了金岳霖知识论思想的具体观点、不足之处、内在矛盾以及他构建知识论体系的具体方法。一是通过对金岳霖知识论和当代知识论的比较研究明确了两者在研究对象上的区别、在研究方法上的不同,并且界定了金岳霖知识论在整个知识论研究当中所处的位置。  本文的主体部分围绕“客观知识如何形成”这一金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