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农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食物短缺已成为历史。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从数量安全转向质量安全。无论是应对国内居民消费升级,满足食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还是提高国内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有机农业都是提升中国农产品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有机农产品生产、消费、流通等环节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探讨当前我国有机农产品市场的发展规律及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期为今后中国有机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我国有机农业总体呈平稳发展的趋势,并且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优势。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初期,生产以出口为导向,而且产量和面积都很低,2000年以来国内居民消费市场发展迅速,有机农产品的认证面积和产量随之增加。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有机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内蒙等北方地区,近几年由于西部大开发的带动,有机畜牧业在西部发展势头良好。从认证面积和产量来看,有机农产品加工业认证面积所占有机食品总认证面积的份额最大。通过对2013年山东肥城有机菜花的生产成本效益的调研,得知有机菜花的生产成本高于常规菜花,主要原因是有机菜花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种子成本比常规菜花的要高。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有机菜花亩产提高的空间有限,而各种投入成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从长期来看呈上升趋势,压缩了有机农户的收入空间,使得有机菜花的收益低于常规菜花。同时,通过对有机菜花的生产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得出有机菜花的实际产出水平与前沿产出水平之间还有差距,生产技术效率水平还有待提高。国内有机农产品市场逐渐打开,但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认知度和支付意愿有待提高。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四个城市的消费者调查,了解到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认知情况;并通过Logit模型对消费者的决策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消费者的学历、家庭年收入、家庭中是否有老人和小孩、对有机食品的认知和信任度等都是影响消费者是否购买有机农产品的主要因素。国内有机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模式主要以企业为龙头,通过不同方式与农户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有机农业生产。按公司与农户之间的联合方式和载体不同分为: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三种方式。这三种模式都是对传统分散农户生产经营的创新,有利于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但这三种模式各有利弊,并没有哪一种能称为最理想的生产组织方式,能在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情况下,形成生产者、加工者与销售者三者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运行机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有机农产品市场起步较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流通渠道不健全。我国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认知程度和购买意愿不高,这些都不利于有机农产品的市场流通。从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有机农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的提高需要培育和利用市场流通系统。目前国内有机农产品流通方式主要有四种:超市、网络、有机专卖店和直销的方式。我国政府通过建立有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有机认证认可体系等对有机农产品市场进行监管,并且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但由于我国有机农产品国内消费市场起步较晚,还处于完善和发展的时期,在政府监管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基于以上研究结论,论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合理解决发展有机农业的定位问题;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有机农业的财政支持;鼓励农户适度规模化经营;加大对有机农业数据收集和科研的投入;推进有机农产品宣传工作;完善有机农产品监管体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创新生产组织和流通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