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为我国迈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推进了和谐社会的进程。随着人们对精神价值的追求日益提高,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也要不断完善,才能适应文明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体现社会进步的志愿精神则顺应了这种发展趋势。志愿精神是自愿、无偿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不计报酬地参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奉献精神,其核心是“奉献”、“互助”、“友爱”、“进步”。大学生志愿精神是大学生自愿、不图物质回报为社会和他人给予帮助,奉献自己的时间、技能,在不断纯化自我的信念中培育出来的一种公益性精神。它突破了物质的界限,让他们找到自己所追求的生命真谛和人生价值。因此,培育大学生的志愿精神对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于如何培育大学生的志愿精神进行探讨。首先,从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了归纳和分析。通过对国内外志愿精神的比较研究得出国外志愿精神来自于宗教的“慈善”观念,他们对志愿精神的研究要早、且较规范和系统化,而我国志愿精神虽然最早源于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的思想,但对其研究起步较晚,因此,对我国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其次,通过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在了解当前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对志愿精神认识不足,难以内化或形成常态化,志愿氛围缺乏,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最后,针对大学生的志愿精神的培育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是要完善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机制,二是要营造志愿精神培育的人文氛围,三是要提升大学生个体的道德修养和志愿精神价值追求。本文的创新点是采取问卷的方式,对河南洛阳和郑州两地共六所高校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进行实地调查,有针对性地探索了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方式和培育理念,比较国内外志愿精神研究成果,总结了我国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