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患者分别进行全肠外营养(TPN)或者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对围手术期术后恢复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途径营养支持对全胃切除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1月至2010年3月期间行全胃切除的患者116例,其中术后行TPN者54例(TPN组),行EEN者62例(EEN组)。TPN组通过颈内或锁骨下穿刺置管,经静脉给予营养支持; EEN组术中留置鼻肠管,术后第2天开始逐渐增加肠内营养,并逐步减少肠外营养,至术后4天~5天达到全肠内营养。检测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记录术后通气与通便时间、术后经口进流质、半流质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全部数据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a=0.05,P<0.05定义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2004年11月至2010年3月我科收治胃癌病人共344例。其中,残胃癌3例(0.87%),放弃治疗自动出院者7例(2.03%),行部分胃切除术者213例(61.92%),行胃空肠吻合术者3例(0.87%),2例病例(0.58%)因资料不完整而被排除出研究范围。最终有符合入组条件者共116(33.72%)例。根据是否经鼻肠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分为两组,其中全肠外营养组(TPN)54例,早期肠内营养组(EEN)6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术前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浓度、术前合并症的情况、ASA分级、手术时间、TNM分级等基本资料在两组患者中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通气、通便时间、半流质饮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5~7天血浆白蛋白浓度,术前及术后静脉补充白蛋白的量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TPN组患者在进流质饮食时间方面以(6.21±1.74)天早于EEN组(7.63±2.33)天,(P=0.001)。术前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术后给予肠内营养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通气、通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全肠外营养组相比,办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对于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由于患者禁食时间较短,行早期肠内营养与全肠外营养支持对患者的围手术期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早期肠内营养与全肠外营养支持对患者的早期胃肠道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对患者的消化道不良反应方面,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相比无明显差异。经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患者经口进流质饮食时间略为推迟(P=0.001),而在通气、通便、进半流质饮食方面,两组见无明显差异。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医师可以根据患者术前营养状态及合并症决定是否行鼻肠管置入,对于一般情况良好,预期可以短期恢复的患者,可以不用鼻肠管置入;而对于严重营养不良,肿瘤位置高,术后可能恢复慢,或可能需要较长时间营养支持,或者有吻合口漏风险者,可以行鼻肠管置入,进行术后肠内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