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域作为一个“社会一经济一环境”复合生态系统,需要进行新陈代谢以维持自身系统的正常运行。在自然生态系统状况下,物质在生命有机体之间进行循环利用,其合成、利用、降解机制是完备的,但是县域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被人类所改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强度不断增加,县域物质代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本文以炎陵县为研究对象,在国家物质流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开展了2002-2009年物质流分析,探讨物质代谢机理,其研究结果如下:(1)本文建立了县域物质流分析框架,并且在炎陵县物质流分析计算中,对于一些不易直接获得的数据,提出了一些较为严谨的估算方法。根据研究结果可见,本文构建的县域代谢方法框架是可行的,与国家、城市层面的物质流分析框架有一致性的基础。(2)炎陵县物质输入量与输出量数量较大。2009年分别为8798.85万t和6563.4万t,说明炎陵县经济发展的过程伴随着自然资源的耗用,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在污染物排放中98%为固体废弃物,且固废中以农业污染物与禽畜粪便为主,其综合利用潜力巨大。(3)炎陵县在物质输入与输出结构中,主要以生物质资源为主,2009年本地开采和对外导出量为8040.68万t和6242.57万t,分别占总量的91%与95%,说明炎陵县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丰富的森林资源是该县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4)对炎陵县2002-2009年的物质流时间序列分析表明:炎陵县的经济发展主要靠对本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外依存度不高,在导入物质量方面从8.4%下降到6.84%。污染排放强度由2002年的4.89 t/万元,下降到2009年的2.38 t/万元,说明在考察期间,该地物质使用效率有所提高,但数据显示2009年物质生产力仅为25.91元/t,这说明资源利用效率仍然较低。(5)分析研究了炎陵县县域代谢的主要驱动因素,主要包括资源因素、环境因素、地理因素、人口因素、科技因素五个方面,并针对以上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及措施,为炎陵县县域代谢的健康发展提供进一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