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针对临床上辨证属于肝郁脾虚型的慢乙肝患者,选择导师左俊岭教授根据自己多年治疗慢乙肝的临床经验所总结出的疏肝健脾方,通过随机对照观察为疏肝健脾方的临床疗效提供更准确可靠的依据,体现专证专治,为临床治疗提供捷径。方法:严格按照制定的纳入标准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疏肝健脾方+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的症状、体征、肝功能(ALT/AST,ALB,A/G,TBIL)、B超、HBV-DNA-PCR定量变化情况,来评价疏肝健脾方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降酶、降低病毒数量和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结果:1.两组治疗后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疏肝健脾方具有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证候的疗效。2.治疗组绝大多数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其中以胁肋疼痛、肝脾肿大、脘闷腹胀、食欲不振、乏力、神疲懒言、烦躁易怒、嗳气、大便稀溏尤为明显(P<0.01);对照组胁肋疼痛、乏力改善明显(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脘闷腹胀、食欲不振、神疲懒言、烦躁易怒、大便稀溏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胁肋疼痛、肝脾肿大、乏力、嗳气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和对照组ALT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3个月的动态观察,均随疗程延长而逐渐下降(P<0.01),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降低ALT的疗效;治疗组ALT在治疗后第1、3个月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疏肝健脾方具有明显改善肝功损害的作用。4.治疗组和对照组ALB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3个月的动态观察,均随疗程延长而逐渐上升,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提高ALB的疗效;治疗1个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中疏肝健脾方具有远期提高ALB的作用。5.治疗组TBIL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3个月的动态观察,随疗程延长而逐渐下降(P<0.05),说明治疗组有降低TBIL的疗效,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中疏肝健脾方具有降低TBIL的远期疗效。6.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A/G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B超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8.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HBV—DNA定量均有降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数值有所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HBV—DNA定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时,HBV—DNA转阴治疗组9例(30.00%),对照组7例(23.33%),2组转阴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方具有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证候的疗效,在改善脘闷腹胀、食欲不振、神疲懒言、烦躁易怒、大便稀溏的症状上疗效尤为显著;在肝功能方面,疏肝健脾方对降低ALT具有明显疗效,具有提高ALB和降低TBIL的远期疗效,在提高A/G方面无明显疗效:在改善B超情况方面未见明显疗效;在降低HBV—DNA定量和HBV—DNA转阴率方面未见明显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