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定位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与中国英语教育两个研究领域之间的对话。该文通过构建批评性跨文化阅读的主体间模型,以评价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内部正在发展中的人际功能理论)为语篇分析工具,以2004年《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上的六个媒体语篇和十个中国大学二年级英语专业学生的信件语篇为语料,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身份的阅读主体与英语写作主体在跨文化阅读中如何相互定位彼此的立场,从而通过提供语言证据来为培养批评性跨文化阅读这一教育目标提出启示。
批评性阅读是Fairclough建立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之上的批评话语分析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在中国英语教育和批评话语分析两个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就成为该研究的出发点。文献表明中国的英语教育对于全球化的历史新环境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缺乏敏锐深刻的认识。研究批评性阅读的文献十分有限,而且还存在三个主要问题:(1)对于什么是“批评性阅读”概念模糊;(2)对于为什么要提倡批评性阅读还有待哲学理论的支撑;(3)对于如何培养批评性阅读还停留在对批评话语分析工具的简单零碎地介绍和例示,而未深入到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阅读实践的研究和系统的框架构建。从语言学的层面来看,批评话语分析存在的两个问题与本研究密切相关:(1)批评话语分析一直将研究重点放在语篇的生产过程,赋予批评话语分析家以解释的权威,而未将读者在解释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差异性纳入到批评话语分析的实践;(2)批评话语分析主要将单一的社会作为分析目标,几乎还没有触及全球化的历史环境所带来的语言和文化身份的问题以及后殖民主义话语的研究。另外,评价理论,作为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内部新发展起来的分析框架,其与批评话语分析的对话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与后殖民主义话语文化研究的对话还基本没有开始。
该文的第一章是前言。
第二章是综述。第二章在批评社会理论,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之上,对批评性跨文化阅读做出清晰的定义,并且阐释了为什么21世纪的中国外语教育应该将批评性跨文化阅读作为教育目标。批评性跨文化阅读建立在将语言和文化看作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不平等分布的跨文化语境中建构的观点之上。它是一种使英语学习者超越基本的阅读技能,识别语言中隐含运作的权利,使他们从西方霸权话语的控制下解放出来的一种能力。
第三章针对批评话语分析的主要问题,受到Bakhtin的“对话理论”和Habermas的“主体间理性”的启发,在Fairclough的三维框架基础之上,融入主体间视角构建了批评性跨文化阅读的主体间模型来研究跨文化语境下围绕语篇进行的批评性的教育实践。在该模型中,语篇的生产与解释过程被重新构建为写作主体与阅读主体之间的动念的相互定位。除了“作者”和由作者产生的“语篇”两个节点之外,该框架将读者置于中心,并将其进一步具体化为三个节点——“读者”、“理想读者”、“一系列可变的阅读立场(顺应、漠视、抵抗)”,每三个节点的相互作用代表语篇生产或解释的一个过程。在批评性跨文化阅读的主体间模型中,读者被赋予了积极参与的角色,阅读立场的问题被突出。该模型将跨文化阅读体现为一种平等的、开放的、具有解放作用的对话。文中应用到该框架中的分析工具为评价理论。
第四章针对语篇的生产过程,通过对六个媒体语篇作评价分析,研究英语写作主体是如何使理想读者立场中立化的。研究发现态度定位和介入定位的相互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潜在读者的人际控制。文章从评价理论中抽选出的态度定位下的“评价范畴”、“评价方式”、“评价取向”,以及介入定位下的“单声”、“对话关闭”、“对话开放”可以作为新的批评话语分析工具来加强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
第五章针对语篇的解释过程,以第四章中对中立化读者过程的分析作为参照点,与十个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身份的阅读主体所持的实际阅读立场进行了对比研究。在对样本语篇进行评价分析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得出以下发现:(1)研究对象基本上不能通过持“积极的顺应阅读立场”达到批评性跨文化阅读的起点——“理想读者”。他们对于态度评价的韵律特点与介入资源的对话功能没有意识很可能是问题所在;(2)研究对象缺乏批评性跨文化意识。他们没有认识到阅读是社会构建过程,不能对媒体语篇中的权力运作提出挑战;(3)与西方经济话语和文化话语相比,研究对象对其政治话语更加敏感警惕。他们对于英语的全球化和西方文化的优越性缺乏批评性的认识,反映出现行的一些外语教学实践可能已经无意识地加强了西方的文化霸权;(4)除了以上所发现的问题之外,该研究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的教育重视道德的培养,赋予了中国的阅读主体一种强烈的道德责任感来更多地关注伦理道德方面的对与错;(5)该研究基本上证实了批评性跨文化阅读不会随着基本阅读技能的提高而自动获得,因而,中国的外语教学迫切需要有意识地进行批评性跨文化阅读的培养。这些发现对在当前全球化的历史环境下如何培养批评性跨文化阅读具有启示意义:(1)提高中国外语学习者的批评性跨文化意识,为破除西方霸权,使他们有意识地掌握西方的权力话语,例如后殖民主义话语,资本主义的政治话语和经济话语;(2)将评价理论作为批评话语分析工具融入到教学实践;(3)将外语教育重新定位为赋予权力的解放实践。
最后,该文在第六章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1)批评话语分析的框架还有待进一步修正完善;(2)从三个元功能视角对阅读立场进行全面的研究;(3)对于话语语义学作更大数量的语料库研究;(4)以培养批评性跨文化阅读为目的进行教师行动研究来得到可操作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