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交际中的日本国民性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a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是群居动物,每天免不了和别人交流。通常,我们提到交流就会想到用语言,不会意识到非语言交流手段,但是据说:“在交流过程中,通过语言交流完成的信息传递只有35%,而通过非语言交流完成的信息有65%”[1]。可见非语言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非语言交流手段包括表情﹑脸色﹑视线﹑肢体语言﹑手势﹑身体姿势和与对方的物理距离等。除此之外,还包括服装﹑发型﹑呼吸﹑音调﹑音质等。“鞠躬”属于非语言交流手段中的肢体语言,可以说是全世界通用的交流手段,但是使用最频繁的是日本人。本文通过“鞠躬”来观察日本的国民性。最近我们常听到“地球村”这个词,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各国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方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通常,人们习惯用自己身边的非语言交流手段,并已成为常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无意识地使用,能够顺利完成交流。但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对方的文化、风俗、习惯的不同,不存在共同的常识,不经意间使用的非语言交流手段,有时可能会带来误解。人之所以叫“人間”是因为要和别人之间有交流,既然要在交流中生活,那么就需要相互遵循和维持一个社会秩序。日本人尽自己所能维护自己所在集体的利益,努力不给其他成员添麻烦。因此经常会做鞠躬的动作,以此表达自己热情、感谢、或者是道歉的心情。另外,在日本,通常都是属下给上司、妻子给丈夫、孩子给父母鞠躬,可见日本是个等级分明的社会,鞠躬这一个动作就把上下、尊卑、老幼等社会关系体现的很清晰。日本人对不认识的人行幅度大的鞠躬礼,对自己的朋友和家人简单行礼,这是因为日本人把“内”﹑“外”分的很清楚。还有一点就是非常重视“以和为贵”精神。我们了解了日本的这些国民性之后,要以此为基础,准确地使用非语言交流手段,才能避免产生误会,并且能够使交流顺利进行。
其他文献
近年来无人船技术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加入到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中来。无人船系统的水面工作区域范围逐步扩大,实时性高效性要求增加,单艘无人船已经很难满足现如今的实验和实地工作要求,针对多无人船组网协同系统的研究势在必行。而在构建多无人船联网的协同系统的过程中,建立稳定高效的通信网络是执行一切任务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要达成上述要求,需要解决两个主要的问题。一是考虑到水面通信环境的复杂性,
设计和采用有炸药驱动平面飞片加载器和圆桶形样品回收室的装置,用非高纯的a-Si3N。粉体和铜粉作原料合成了c-Si3N4。在该装置中完整的回收到冲击波压缩的实验样品。当冲击压
淮河流域农业生产活动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制约了流域整体及各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水环境的健康状态。由于流域农业生产存在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化肥等水污染严重与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灰水足迹概念的引入可以充分了解淮河流域农业水污染现状,也为农业化肥等污染物的投入对水资源数量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灰水足迹效率相关研究将有利于探究农业灰水足迹和农业经济产出之间的有效性关系,对于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