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依托型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皖南黟县为例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ktadxxx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安徽省黟县乡村旅游地域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归纳演绎的实证研究方法,对目的地依托型乡村旅游地的开发模式进行了探讨。  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以及全文的技术路线和思路框架。第二章对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评价,指出了乡村旅游的特点和意义,在乡村旅游相关概念体系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性和乡村性指数的概念,并且确定了乡村性指数模型和函数表达形式。第三章对目的地依托型乡村旅游开发条件和动力机制进行了总结,构建目的地依托型乡村旅游开发条件系统结构。第四章主要提出了目的地依托型乡村旅游地和依托景区之间空间分布、产品结构、形象推广、市场营销、发展阶段的关系假设,以及各种关系的作用机制。第五章主要针对目的地依托型乡村旅游地与依托景区不同的关系,提出对应的策略模式,以黟县为具体的案例地,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首先对第四章的假设进行验证,推导出黟县依托型景区和核心景区属于什么关系类型,提出全面的开发模式框架。第六章是对全文的总结和概括,梳理了文章的主要观点,提出创新点和不足,指出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的工作。  本文认为目的地依托型乡村旅游是一种典型的乡村旅游发展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其发展过程中依赖于区域旅游格局中一个或多个核心旅游景区,两者之间存在内在的关系和规律,最主要的关系是周边景区对核心景区的依赖和核心景区对周边景区的带动,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目的地依托型乡村旅游地与核心景区的关系日趋复杂,且不断变化,这些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理论假设上:(1)乡村旅游景点和设施的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关系;(2)乡村旅游产品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关系;(3)乡村旅游形象推广上存在一定的关系;(4)乡村旅游市场营销上存在一定的关系;(5)乡村旅游发展阶段上存在一定的关系。  与理论假设相对应,目的地依托型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框架主要包含目的地依托型乡村旅游地空间布局模式、目的地依托型乡村旅游地产品组合模式、目的地依托型乡村旅游地形象推广模式、目的地依托型乡村旅游地市场营销模式、目的地依托型乡村旅游地投资运营模式等几个方面。  最后文章以黟县为案例地,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出黟县目的地依托型乡村旅游地在空间、形象、市场、产品与核心景区的关系类型,针对类型特征提出了系列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由于人口增加,社会发展,陆地空间和资源已不堪重负,开辟新的生存空间已成为21世纪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海洋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沿海地带生产要素迅速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改革脱困是党中央的重大部署 ,也是企业图生存图发展的迫切需要。在深化改革、扭亏脱困工作中 ,企业党委如何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现谈谈一些认识和看法。一、切实把关定向保证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定量研究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开展此项研究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各种物质,更在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维持人类赖以
雪马说书:让艺术插上商业的翅膀飞翔,是大多数艺术家的梦想。书法家杨永伦做到了,且做得相当好,他让自己的每一幅书法作品,物有所值,甚至拍出了高价,书法使他富裕了,但他并不
中国是一个拥有辽阔海洋国土资源的国家,海岸线总长度3.2万公里,沿海分布着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11个省份以及香港、澳门、台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是在世纪之交、我国现代化建设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全面分析新世纪之初
在电力工业中,配电环节是连接供电部门和用户的重要纽带,在整个电力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部门对地理空间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薄弱的电网管理机制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于配电管理系统可以使电网管理系统中的地图、影像和属性数据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大大提高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降低线损,提高配电网的安全性,提升对电力客户的服务水平。因此,建立
本文提出了一种便携式尿流率仪数据采集系统的初步设计。该系统采用双孔悬臂梁式压力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经ATmega644PA单片机,实现AD转换,并对数据进行相关的处理,得到重量
本文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一个应用实例基于“陕西省虚拟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本文对该系统设计的工业流程、外业数据的采集、内业模型的建立、漫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