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oE多肽修饰的纳米药物用于恶性脑胶质瘤的靶向治疗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4321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脑胶质瘤侵袭性强、易复发,患者预后差,5年生存率低于5%。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血脑屏障(BBB)阻碍了大多数药物向脑肿瘤的递送。目前临床标准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并结合化疗(主要是替莫唑胺)和/或放疗,但疗效并不理想,且化疗具有不可避免的毒副作用。针对这些问题,本论文设计了一系列既能穿透BBB、又能靶向脑肿瘤的表面偶联ApoE多肽、生物可降解含二硫戊环三亚甲基碳酸酯(DTC)的双硫交联纳米药物,用于高效低毒的恶性脑胶质瘤靶向治疗。论文第一章对于BBB的特征以及可穿透BBB的纳米药物用于恶性脑胶质瘤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论文第二章首先研究了制备该脑肿瘤靶向纳米药物的共聚物的合成方法,发现通过以聚乙二醇(PEG)为大分子引发剂、磷酸二苯酯(DPP)为有机催化剂、开环聚合DTC和三亚甲基碳酸酯(TMC)或ε-己内酯(CL),可以得到分子量和结构可控的共聚物,有利于制备可控的聚合物囊泡或聚合物胶束。论文第三章针对恶性脑胶质瘤细胞内异常活跃、而正常细胞中不活跃的RAF-MEK-ERK(MAPK)信号通路,以及脑肿瘤中迅速增殖的新生血管,基于聚合物 PEG-P(DTC-CL)-MA 和 ApoE-PEG-P(DTC-CL)设计了装载索拉非尼(SF)的胶束纳米药物(ApoE-Ms-SF)用于荷原位人源恶性脑胶质瘤U-87 MG小鼠的分子靶向治疗。两种聚合物自组装制备的ApoE-Ms-SF的载药量适中(~9wt.%)、粒径小(<30nm),和Ms-SF相比,能更好地穿透BBB,更多地被U-87MG细胞摄取,细胞毒性更强,能更明显下调肿瘤细胞磷酸化ERK(pERK)的表达和细胞凋亡。体内实验结果显示,ApoE-Ms-SF能延长SF的循环时间,增加SF在脑肿瘤的富集量;大大延缓脑肿瘤的生长,延长小鼠中位生存期(37天,**p)。脑胶质瘤具有高度的异质性,且易发生突变,所以SF单一治疗效果有限。论文第四章利用ApoE-Ms胶束设计了共载光敏剂吲哚菁绿(ICG)和SF的胶束(ApoE-Ms-ICG&SF),联合激光用于荷原位U-87 MG瘤小鼠的高效光-分子靶向联合治疗。基于ICG的光动治疗(PDT)在肿瘤产生的活性氧(ROS)能抗肿瘤,但也会加剧肿瘤的乏氧程度,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和肿瘤的快速增殖和转移。SF除了抑制MAPK通路,还可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阻滞肿瘤生长。因此二者联用可能具有协同效应。制备的ApoE-Ms-ICG&SF载药量适中(8.6wt.%ICG和5.2wt.%SF),粒径小(<30nm),穿透BBB能力强;其在808nm激光照射下能显著升温,产生大量ROS,显著增强了细胞毒性。体内结果显示,ApoE-Ms-ICG&SF外加激光能明显抑制U-87MG肿瘤生长,延长小鼠中位生存期(48天)。传统抗肿瘤药物停药后肿瘤容易复发,免疫治疗有望长期延缓肿瘤发展。然而,恶性脑胶质瘤不仅具有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还由于BBB阻止免疫调节药物递送到脑肿瘤,导致免疫治疗有效率不足10%。论文第五章基于PEG-P(TMC-DTC)-sp和ApoE-PEG-P(TMC-DTC)设计了内壳为精胺的聚合物囊泡来装载Toll样受体9(TLR9)激动剂CpG,制备了 ApoE-PS-CpG纳米免疫佐剂,探究了CpG的脑肿瘤递送和免疫调节,用于荷原位鼠源恶性脑胶质瘤LCPN小鼠的免疫治疗。ApoE-PS-CpG的粒径较小而均匀(~40 nm)、载药量(10-20 wt.%)和载药效率(>90%)较高。其能在体外和体内高效穿透BBB、靶向脑胶质瘤和颈部淋巴结,强烈刺激抗原递呈细胞(APC)的成熟和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无论是通过静脉注射还是鼻腔注射,ApoE-PS-CpG均能明显延长荷原位LCPN瘤小鼠的生存期,再联合放疗能进一步增强免疫疗效。这种脑肿瘤靶向的CpG纳米免疫佐剂能实现CpG的BBB穿透并防止体内快速降解,避免了侵入性的颅内或鞘内注射引起的毒副作用,拓宽了 CpG的应用途径。在脑瘤细胞中递送能释放肿瘤相关抗原的药物如颗粒酶B(GrB)有望进一步增强ApoE-PS-CpG的疗效。论文第六章制备了装载GrB的囊泡纳米药物(ApoE-PS-GrB)和ApoE-PS-CpG联合,用于增强荷原位LCPN瘤小鼠的免疫治疗效果。ApoE-PS-GrB不仅延长了 GrB的循环时间、提高了穿透BBB和内吞进入LCPN肿瘤细胞的比例,还更有效从内涵体/溶酶体中逃逸,破坏线粒体膜,导致LCPN细胞产生免疫原性死亡(ICD)和肿瘤抗原释放,造成更强细胞毒性和有利的免疫环境。二者联合治疗荷原位LCPN瘤小鼠可引起LCPN细胞发生ICD,和单药相比,更好地激活树突状细胞和招募细胞毒性T细胞,减少肿瘤微环境中的抑制性T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的中位生存期。综上,ApoE-PS-GrB与ApoE-PS-CpG联合静脉注射不仅减少/消除了颅内或鞘内注射相关的副作用,还解决了脑胶质瘤缺乏有效的肿瘤抗原以及免疫抑制微环境,为脑胶质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文第七章总结了全文工作,剖析了现有工作尚存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目前,超疏水棉织物防油污整理及耐久性研究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先前的工作集中于通俗意义上的超疏水涂层的结构设计,于是挖掘出诸多的微纳米尺度层次结构和低表面能疏水组分,可是这些制备的超疏水涂层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实用性,且受限于复杂的制备工艺、严重的环境污染、高昂的生产和维护成本以及单一且有限的服用性能等,超疏水涂层的大规模制备以及应用仍面临很大挑战。就自清洁性能而言,超疏水涂层可阻止水基污染物(牛奶、
学位
学位
第一部分 ANKHD1对结直肠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目的:探究ANKHD1对结直肠癌放射敏感性和DNA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1)克隆形成实验检测ANKHD1沉默对结直肠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2)彗星实验、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实验和WB实验检测ANKHD1沉默对电离辐射后结直肠癌细胞DNA损伤修复的影响;(3)流式细胞术和WB实验检测ANKHD1沉默对电离辐射后结直肠癌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学位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是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的实体肿瘤之一,5年生存率低于5%,目前常用的肿瘤治疗方案(如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都没有令人满意的疗效,亦缺乏有效的分子靶向治疗方案。理解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对于进一步开发或改进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是一个重要的促炎因子,编码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短臂15.3区域(Chr-7
学位
学位
目的:放射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65~75%的癌症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用到放疗。放疗利用电离辐射的直接作用造成DNA断裂和间接作用产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进而损伤生物大分子,两方面的生物学效应对肿瘤细胞发挥杀伤作用。然而,电离辐射对肿瘤组织物理力学特征的影响依旧知之甚少。细胞通过力学感受器接收外界物理力学信号,并由细胞骨架系统产生相对应的
学位
研究背景:肝脏是对电离辐射敏感的器官,放射性肝损伤(Radiation-induced liver damage,RILD)是原发性肝癌、胃肠消化道肿瘤等上腹部肿瘤放射治疗,或异体骨髓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准备过程中常见的剂量限制毒性反应和并发症,然而其发生分子机制迄今仍未被阐明。脂质代谢紊乱在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尽管有研究表明脂质代谢紊乱可能与放射性肝损伤密切相关,但其在电离辐射诱导
学位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是一种重要的真核模式微生物,被广泛地应用于基础研究和各种化学品的生产。在代谢工程中,关键代谢途径中多个相关基因的高效、精准地调控是至关重要的。簇状有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介导的转录调控能够实现复杂的基因表达编
学位
几丁质是海洋中最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其在自然界中以结晶形式存在。尽管全球水生环境中每年会产生超过1011吨的几丁质,但是海洋沉积物中几丁质的积累量很少,表明海洋微生物在海洋几丁质的降解和再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海洋微生物降解几丁质的机制还不是完全清楚。近年来,裂解多糖单加氧酶(lytic polysaccharide monooxygenases,LPMOs)驱动的氧化降解被发现
学位
海洋每年从大气吸收的人为来源的CO2("CANT")约占全球每年CO2排放量的四分之一,从而显著缓解了大气CO2升高和全球变暖。西北太平洋是全球最重要的连续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整个太平洋最强的大气CO2年净汇区,然而迄今为止,关于西北太平洋固碳、储碳及输运机制的问题在我国研究甚少,也是国际海洋碳循环研究的薄弱环节。本论文以西北太平洋为研究对象,旨在进一步解析西北太平洋固碳、储碳及输运机制,这对了解C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