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一代幽怀抒写半生行迹——《儒林外史》地域意识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we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敬梓是一位地域意识极强的作家,其地域意识在《儒林外史》中有鲜明的体现。其一,小说重视人物的籍贯设置,几乎明确了所有儒林人物的籍贯,并以多种方式加以呈现。人物籍贯的地域分布具有双重特点,既具有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性,又具有以江南地区为主、尤以南京为分布最密集城市的集中性。小说有意设置某些人物的籍贯,力求人物形象塑造与籍贯设置的和谐统一,从中寄托着作者深沉而曲婉的写作意旨。其二,无论作者涉足与否,小说对每一地域空间的描写都极具真实性,凸现其地域意识的敏锐与准确。其中,皖江地区的叙事,堪称一幅风格逼真的社会风俗画。对南京,小说则展现了广阔的城市生活图景,且把观照的焦点投向秦淮河畔。《儒林外史》的地域意识产生了多方面的文学意义。由于叙事地域的转换,全书叙事结构呈现出清晰的板块构造,可分为山东--广东板块、江西--浙江板块、安徽--江苏板块和以南京为中心的板块。这种从地域角度观照全书叙事序列的方法,无疑为《儒林外史》结构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通过人物活动地域的频繁变动,《儒林外史》展现了科举时代功名富贵主题笼罩下的众生百态与人物群像。儒林人物与非儒林人物,各有其不同的人生活动与地域流动。而特定地域的设置,往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产生正衬或反衬的作用。湖畔叙事即为一个显著的例子。围绕七泖湖、莺脰湖、西湖、莫愁湖而展开的情节,通过湖意象文化寓意的烘托作用,凸显人物的精神风貌与灵魂本质。《儒林外史》的地域意识,以其“天下”观念,与“古今”特征相对应,强化了小说的写史特色。同时,小说以南京为叙事的最重要城市和全书故事的完结之地,充分依托南京城市“风流云散”的文化象征寓意,赋予作品一种伤逝的审美情味。《儒林外史》的地域意识,具有一定的现实依据。籍贯观念与明清科举人才的地域分布状况、分区定额制度、清代冒籍行为泛滥等科举地理现象密切相关,是科举制度中与地域相关的一系列制度规范在作者思想意识层面的折射。《儒林外史》所流露出的南北地域观念,一定程度上受到清代前期地域思潮的影响和浸润,但并非单纯的政治视域中民族情绪的发泄,而更多地基于南北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差距的客观实际,是康乾时期社会现实状况的一种体现与表达。《儒林外史》强烈而鲜明的地域意识,既是对吴敬梓人生遭际的总结,又融入了他的文化素养、秉性品位、精神气质与思想观念。因而,《儒林外史》实乃吴敬梓情系一代幽怀、抒写半生行迹的不朽之作。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不断进步,教育理念也逐渐地向着专业化的方向迈进,不仅是教学规模逐步扩大,教学质量也不断提高.在这个日益发展的环境里,更应该注重机械设计制造
徐訏作为一个在上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知名的自由主义作家,以其独特的个性气质和精神追求创作了一系列中长篇小说,塑造了一群各具特色的知识分子形象。徐訏在他笔下的知识分子身
如果是十年前,说到开源技术,可能还会有不少人质疑,比如:安全性、可靠性等等.那么,时至今日,开源已经成为公认的趋势和方向.甚至可以说,开源技术已经无处不在.无论是大数据、
期刊
伴随航空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机场航路与导航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其中导航设备运行下,一旦出现故障问题,将使飞机运行受到影响,这就要求做好导航设备集中监控系统完善
浙藏敦煌文献共204个写卷,写卷内容纷繁复杂,包括有176号佛教文献,3号道教文献及世俗文书。2000年出版的《浙藏敦煌文献》所附《叙录》对这些写卷进行了初步的定名和介绍,然而多
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下,翻转课堂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互联网极度丰富的教育资源也进一步促进了翻转课堂的发展.本文详细分析了传统计算机网络
1 引言rn广告行业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容易发生变化的实践性行业,是学生离开学校经济专业领域奋斗拼搏的一个行业.因此,我国高校在广告设计教学上需要不断推陈出新,需
期刊
本文围绕“ABB”这种重叠式展开古今对比以及发展演化研究。   第一章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范围、目标和方法,详细介绍了“ABB”重叠式的研究现状,指出“ABB”重叠式的理
在我国英语媒体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传而不通”与“通而不受”的问题,要求我国英语媒体必须提升自身的对外传播能力、强化对外传播的针对性,重视品牌形象的打造,争取更多的资
韦恩·布斯的《小说修辞学》发表后,隐含作者的概念对叙事理论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从修辞维度系统研究叙事学也得到迅速发展。不过,西方学界对这一概念的争论却旷日持久,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