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个体在政治体系的不断推动下,在多重社会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地成长和发展,由自然人变为政治人的过程。它是凝聚民众意志的有效工具,是建设主流意识形态的基点,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尊重群众需求的深层体现,对于政治体系和社会个体成员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中国共产党推进政治社会化,是指掌握着先进的思想政治理论尤其是国家上层建筑的中国共产党,通过开发各种途径、利用多个载体,对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帮助人民群众形成政治价值观、掌握政治参与技巧的过程。在互联网时代,政治社会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对于中国共产党能否承载起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意义重大。政治社会化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共产党要有效推进政治社会化,就必须遵从其内在的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作为推进政治社会化过程的主导者,是政治社会化的主体;人民群众作为政治社会化进程的受导者,是政治社会化的客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作为政治社会化进程的方式方法,是政治社会化的介体;复杂的政治社会环境作为政治社会化进程的外部条件,是政治社会化的环体。政党推进政治社会化的基本过程,是由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四个要素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了党推进政治社会化的逻辑框架。就主体而言,中国共产党的本质是人民群众的工具。自成立之日起,它一直是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导力量。我党的执政地位和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使其在政治社会化工作中承担了主体的功能,发挥着领导者和主要协调者的作用。就客体而言,按照历史唯物论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的事业是人民群众的事业。马克思主义政党建立的唯一目的就是维护和巩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斗争。中国共产党推进政治社会化的直接目标是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维护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终极目的是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介体而言,中国共产党通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来推进政治社会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向人民群众传递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其全面认识与理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而养成良好的政治行为习惯。就环体而言,互联网时代的政治社会化具有特殊性。作为政治社会化的特殊载体,互联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此大背景下,党推进政治社会化的进程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也衍生出了一些新问题。古今中外的(执)政党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推进政治社会化的经验教训。就中国共产党而言,党成立九十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社会化经验;西方执政党推进政治社会化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苏联共产党的失败的政治社会化历程也值得我们反思。结合这些经验教训,反观互联网时代我们党推进政治社会化的进程,可以看出,目前党推进政治社会化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人民群众中潜在的信仰危机、社会道德危机,党的政治合法性危机、社会整合危机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主体方面,信息技术对党的政治权威造成了冲击,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存在错误执政思维,再加上官僚主义作风和腐败问题,导致党的执政权威有所消解,党推进政治社会化的主导性、权威性和推进效力也因此受到影响。客体方面,社会转型期和互联网时代的双重叠加加速了我国的贫富分化,社会阶层不断分化组合,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因素都分解了社会成员的理想信念,导致了民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弱化。介体方面,在互联网时代,从国际大背景来看,西方加速了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从国内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式落后,这些问题都削弱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面对上述种种问题,借鉴古今中外执政党的相关经验,本文探讨了互联网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政治社会化的基本策略。主体优化方面,要真正发挥中国共产党的主体作用,巩固自身的主导地位。我们党必须主动出击,持续强化党的建设,确保党的阶级性以及先进性;要在思想上加大重视,在行动上始终坚持,努力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优化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坚持创新制度建设、改良施政措施,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推进政治社会化的科学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实效性。客体优化方面,既要改善人民群众所处的外部环境,即克服一切消极因素,为人民群众的政治社会化创造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又要关注人民群众内在的思想状态,即注重以人为本,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增强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介体优化方面,要重视意识形态的传承与发展,拓宽意识形态教育的思路,增强意识形态教育的合力,以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