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社会带来财富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环境问题、消费者和员工权益保护等问题。SA8000和ISO26000社会责任标准的推广、国际市场上伦理道德标准的提高、我国政府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都表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迈克尔·波特曾提出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观点,即从一个更广阔的企业与社会关系的视角出发,将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纳入企业的经营战略,如此企业将会发现CSR带来的可能不只是成本或障碍,同时也是机会、创新和竞争力的源泉。由此,如何促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共赢,对我国企业的成长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一方面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与理论的探索,另一方面是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但得到的结论并不统一。与此同时,对于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机制,往往更多倾向于外部的施压和监督,而这种机制的有效运行,是以企业认同这种机制为前提,否则,任何外部的压力将促使企业采取变相应付措施,实施效果将值得怀疑。本研究提出应该从企业内部入手,而企业内部管理的最高决策者是企业家,他(她)的决策决定企业经营行为,包括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行为,只有企业家接受并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整个企业组织才能够长期、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进而促进企业成长。此外,在企业成长的相关研究中,尽管有学者对企业家与企业成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但缺少从企业家社会责任取向角度的分析。针对上述研究缺El,本研究将企业家社会责任取向作为企业社会责任实践(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Practices,CSRP)的前因变量,并将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作为企业家社会责任取向和企业成长关系的中介变量,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对上述变量间的影响机制和效果进行剖析。
本文结合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社会企业家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企业成长理论和其他相关研究结论,界定和划分了企业家社会责任取向、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和企业成长的维度,构建出企业家社会责任取向、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和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模型,提出变量间的假设关系。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本文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企业家社会责任取向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有显著影响,而且不同社会责任取向维度对不同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维度的影响存在差异;(2)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对企业成长有显著影响。企业法律、伦理与善实践和企业关系实践对企业“质”的成长作用最为显著,对企业“量”的成长作用次之;(3)企业家社会关心取向正向促进企业“质”的成长,并且企业家高社会关心取向比低社会关心取向更能显著促进企业“质”的成长;(4)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是企业家社会责任取向作用于企业成长的完全中介。本文采用依次检验法来验证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家社会责任取向(主要为社会关心取向)对企业成长(主要为“质”的成长)的影响作用是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主要为法律、伦理与慈善实践)来实现的,从而验证了企业家社会责任取向和企业成长的关联机制。
基于“企业家社会责任取向--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企业成长”的理论研究框架和实证分析,本文创新之处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分析视角前移。将企业家社会责任取向作为前因变量,以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为中介变量,分析企业家社会责任取向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及路径,拓展以往“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2)根据企业社会表现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社会企业家理论,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测量体系,界定并验证了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两个维度:企业关系实践和企业法律、伦理与慈善实践;(3)将认知心理学知识应用于阐述企业家社会责任取向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影响,使得论证逻辑更为严谨;(4)在本文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现状,对促进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诚然,鉴于个人学术素养的限制,研究工作尚存诸多不足。为此,本文在最后部分对本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