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数字时代以来,研究型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把握变革并理清变革的动力因素才能展望未来趋势,为高校图书馆的空间改造与转型提供指导。本研究围绕三个问题展开:第一,数字时代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空间发生了哪些变革?第二,推动数字时代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空间变革的动力因素包括哪些?第三,未来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空间将会呈现哪些新趋势?历史地看,大学图书馆的发展经历了多态变迁。基于对大量文献的研究回顾了西方与国内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中世纪后期,西方出现了最早的大学图书馆,采用“读经台式”藏书,至十七世纪转变为“墙壁式”藏书。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西方的大学图书馆走向近代化。美国最早实行开架制的管理方式,使得书库与阅览室的界限逐渐消失。国内大学图书馆的近代化主要是因为西方近代图书馆理念的引入,是西学东渐的结果,而不是由封建藏书楼自然发展形成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内建设了一批近代大学图书馆,但仍采用闭架管理模式。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大学图书馆才广泛应用开架制,并开始采用模数式的设计原则。二十世纪末至今,国内外的大学图书馆共同致力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通过分析网上搜索与实地搜集的资料,发现数字时代研究型高校图书馆主要发生了四项空间变革。首先是空间功能的拓展,在藏书、阅览与学习的传统空间功能的基础上拓展出娱乐、文化等新型空间功能。其次是空间理念的升级。在传统阅览室,读者获取书本且被动接受知识,读者之间无互动。而在信息共享空间与学习共享空间,读者获取信息,主动获取知识。在创客空间,读者获取工具,主动利用知识甚至创造知识。共享空间与创客空间还体现了读者之间沟通互动、合作共享的新理念。再次是学习空间的多样化发展,为了满足读者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数字时代的高校图书馆出现了个人学习空间、小组学习空间、大型学习空间、非正式学习空间、多媒体学习空间等多类型的学习空间。最后是空间设计的人性化,主要体现为高校图书馆空间的舒适性、艺术性与隐私性。数字时代研究型高校图书馆空间变革的过程中有多种动力因素发挥作用。图书馆理念是空间变革的根本动力。“以人为本”理念推动用户需求成为空间变革的直接动力,“第三空间”理念推动图书馆空间功能的拓展。新兴技术是空间变革的支撑动力,推动高校图书馆空间理念的升级。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开放获取运动共同推动信息共享空间理念的诞生,3D打印技术、VR技术与创客运动共同推动了创客空间理念的广泛应用。用户需求是空间变革的直接动力,包括学习需求与使用需求。其中学习需求直接推动高校图书馆的学习空间多样化,例如读者对协作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需求分别促进了小组学习空间与学术咖啡馆在高校图书馆的兴起。用户在使用图书馆空间时对舒适性、美观性及隐私性的需求,直接推动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的人性化。未来的研究型高校图书馆空间将呈现多方面的变化。首先,藏阅空间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储存图书馆的出现有利于主馆藏书空间的进一步压缩,阅览空间将以人为主、以书为辅、更加人性化。其次,学习空间将继续以共享空间为核心,并针对教师、研究生、国际学生等群体建设特定学习空间。最后,未来研究型高校图书馆中的新空间将更加注重创造与体验,例如创客空间、多媒体制作空间、数据处理空间等创造型空间以及VR空间、游戏空间等体验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