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证监会出台了一系列旨在规范大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关联交易,减少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以及促进上市公司进行行业整合、整体上市和增强控制权的监管措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也常在一些关联交易公告中声称为了实现上述一个或多个目的而将其自身的资产通过各种方式有偿或者无偿地转让甚至划转到上市公司。在本文将上述行为统称为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对上市公司的资产注入。根据本文统计,在2002-2007年间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产注入非常频繁,交易规模异常庞大。而对于频繁发生并且交易规模巨大的资产注入现象,目前学术界还鲜有学者进行系统的研究。为此,运用交易成本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在结合相关制度背景的基础上对资产注入的动机及其与盈余质量的关系进行系统的研究将有较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着眼于中国的证券市场,本文对与资产注入相关的证券市场制度安排、上市公司股权安排、转轨经济与新兴市场特征、股权分置改革、证券市场上的明线标准以及证券市场的监管等六个方面的制度背景做出了较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在制度背景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结合交易成本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首先对资产注入的动机以及资产注入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总体考察。本文认为:在中国的制度背景下,大股东进行资产注入可能有“降低交易成本”、“掏空”以及“对上市公司进行盈余操纵”等三个方面的动机。在上述三种动机中,“降低交易成本”动机下的资产注入将会对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而“掏空”和“对上市公司进行盈余操纵”动机下的资产注入则会对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产生负面的影响。同时,由于股权分置改革可能会对大股东的行为产生影响,因此,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大股东资产注入的动机及其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可能也存在差异。其次,本文认为大股东的产业整合动机、上市公司的达标动机、大股东规避监管动机也可能会对资产注入的动机以及资产注入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关系产生影响。
本文以2002-2007年间发生重大资产注入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资产注入的动机及其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考察。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资产注入对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股权分置改革对资产注入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关系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股权分置改革前和股权分置改革开始后资产注入对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通过进一步实证分析特定动机下的资产注入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本文发现:多元化资产注入、达标动机资产注入以及规避监管动机资产注入都是造成资产注入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归核化资产注入虽然对上市公司的绩效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归核化资产注入周期、全球金融危机以及股东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在回归结果中归核化资产注入对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在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标准和审批程序下,监管型资产注入后上市公司的绩效和盈余质量都显著提高。
本文的研究进一步细化和拓展了“大股东控制对盈余质量影响”研究的领域和方向,并为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关联交易、内部市场、政府监管和股权分置改革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文献补充,丰富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另外,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资产注入、达标动机下大股东利用资产注入对上市公司进行盈余操纵的行为、规避监管动机下的资产注入以及大股东与其他股东特殊的股东关系都对资产注入与盈余质量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这提醒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和中小股东、相关的审计与资产评估机构以及证券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多元化资产注入的审核与监督。同时,证券监管部门还应采取设置更加科学合理的“明线”标准;提高非监管条件下资产注入的信息披露标准,扩大对资产注入的监管范围等措施来有效抑制大股东在资产注入过程中的不良动机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