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信息化课堂教学也成了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传统的课堂教学正在逐步被信息化课堂教学所替代。尤其是实践实验类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往往通过使用一些学习平台或教学软件来辅助教学,因此,该类课程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更加频繁。但是,由于目前很多教育工作者对信息化课堂教学的认识还不到位,各类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导致经常出现使用目标不明确、方法不恰当及投入产出不匹配等问题,其应用效果大打折扣,不但没有达到积极有效的目的,反而影响了课堂教学,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现有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研究主要围绕着中小学基础教育而展开,在高等教育中的教学信息化方面,尤其是关于高校管理类课程方面的研究较少。 鉴于这些现实困惑和理论研究的不足,本研究基于任务技术匹配模型,并结合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构建理论模型,探究了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匹配情况、影响任务技术匹配的因素以及任务技术匹配是如何影响学习表现的,并开发了一个可以有效测量课堂教学中任务技术匹配情况的测量量表,最后进行了实证研究。 实证部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东华大学课堂教学中使用过“决策天地”企业决策仿真教学平台的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233份。数据分析部分,先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测量量量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结果显示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收敛效度、聚合效度以及区分效度,表明量表建构有效。然后,运用结构方程验证理论模型,并进行模型修正,直到各项拟合指标符合标准,展示了模型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同时检验了各项假设。 研究结论表明:任务特征、技术特征对任务技术匹配有显著的影响;个人特征对任务技术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任务技术的匹配既能够对学习表现产生直接影响,又会通过用户对任务技术匹配的评价产生间接影响。本文所假设的6个路径关系中,个人特征对任务技术的匹配的影响路径在实证分析中没有得到支持。最后对修正过的模型进行了解释,并对管理类课程中信息化教学提出建议。 研究结果不仅成功回答了影响任务技术匹配的因素以及任务技术匹配是如何影响学习表现的,而且开发了一个可以有效测量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有效性的量表。本研究也弥补了国内信息技术有效性研究在高等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匮乏。同时,基于TTF模型展开的研究不仅弥补了传统TAM研究模型的不足,也拓展了TTF模型的应用领域。并归纳出可行性的建议策略,帮助教师合理高效地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以匹配教学设计,从而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