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EQ-5D-5L量表调查安徽省农村居民生命质量,构建基于时间权衡法的农村人群EQ-5D-5L量表的效用值模型,分析影响农村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相关因素,为今后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相关建议。方法2016年7-8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安徽省抽取4个农村乡镇作为研究现场,对1070位年龄≥16岁的农村居民开展入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受访者基本信息、EQ-5D-5L量表测评表和时间权衡法测量表。采用时间权衡法评价EQ-5D-5L量表中的86种健康状态,对于评价好于死亡的健康效用值U=T/10,对于评价为差于死亡的健康状态效用值U=-T/(10-T);通过单调转化U’=U/(1-U)和线性转化U’=U/Min(U)得到差于死亡的健康状态效用值。所有数据均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和STATA11.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构成比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中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农村居民的健康效用模型中的自变量参数,通过R~2和MAE大小筛选最优模型。生命质量的单因素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Tobit回归模型对农村居民生命质量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共调查1070名样本人群,剔除25份不合格问卷,最终纳入1045份数据进行EQ-5D-5L量表的生命质量因素分析。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46.78±15.54岁,慢性病患病率达到28.7%。(2)调查对象EQ-VAS评分为83.82±15.36分,健康效用值为0.895±0.138。49.8%的调查对象在五个维度均没有问题,疼痛/不舒服维度存在问题的人数最多,占42.0%,其次是焦虑/抑郁维度存在问题占21.1%;在日常活动、行动和自我照顾三个维度存在问题较少,存在问题的比例依次为13.0%、12.4%和5.1%。(3)通过时间权衡法测量从EQ-5D-5L量表中获取的86种健康状态,经逻辑检验和数据筛查共获得935份TTO评价效用值数据,对于评价为差于死亡健康状态的数据通过单调转换和线性转换两种方式进行处理后,再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的参数,经模型的检验获得经线性转换后的5D+C4模型中的R~2值最高0.907,MAE最小为0.033,因此线性转换数据的5D+C4模型预测效果最好。86个健康状态中有27个状态的预测值高于测量值,剩余59个状态中的预测值低于测量值。89.5%(77/86)的状态的预测误差均低于0.05,仅有9个状态的预测误差结果高于0.05。此外,预测结果显示的86种健康状态中11211状态的效用值最高为0.874,最差健康状态55555状态的健康效用值为-0.015。(4)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从业状况、体力活动量以及有无慢性病人群间,EQ-VAS评分和五维度的生命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离异或丧偶、小学以下、务农、患有慢性病的人群五个维度存在问题比例都高于其他人群,女性的焦虑/抑郁的评价要差于男性。(5)不同年龄、从业状况、体力活动量、是否饮酒以及是否患慢性病人群间健康效用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和是否吸烟的人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高、无慢性病人群的健康效用值均较高,生命质量相对较好。结论(1)样本人群五个维度完全健康的比例为49.8%,总体生命质量水平较高,但人群主要的健康问题是疼痛或不适,尤其是女性、高年龄组人群。(2)EQ-VAS、五维度水平分布、健康效用值均能够反映农村居民生命质量水平,包含人群的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综合分析显示影响农村人群生命质量水平高低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从业状况、体力活动量、饮酒和慢性病患病。高龄、无业人群、文化程度较低、体力活动量不足、患有慢性病人群的生命质量水平更低。(3)基于安徽省农村居民的生命质量调查数据,采用时间权衡法测量健康效用值并得出最终的EQ-5D-5L效用积分模型,成功构建基于农村居民健康偏好的EQ-5D-5L量表的效用值积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