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激活血卟啉对艾氏腹水肿瘤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we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肿瘤的防治,尤其是恶性肿瘤,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课题。而治疗肿瘤的常规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此外还有温热疗法,激素疗法和光动力学疗法。1978年,美国学者Doughtery等首先提出光动力学疗法(简称PDT),并已应用于临床诊治肿瘤。但由于光的穿透能力差,该法主要应用于人体表面浅层肿瘤的治疗,对深部和中晚期肿瘤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困难。1989年日本学者梅村晋一郎在光动力学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声动力学疗法。声动力学疗法是一种以超声为动力激活声敏剂分子从而治疗肿瘤的新方法,能够选择性地杀伤局部原发和复发的肿瘤细胞。由于声敏剂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聚集和超声波照射的选择性从而对健康组织基本没有损害,故对一些不能手术切除或需静脉化疗的患者尤为适宜。随着对声动力疗法不断的深入研究,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很多理化机制,但对肿瘤细胞作用的生物学机制仍在探索中。本实验室有研究表明,血卟啉可明显增强超声对艾氏腹水肿瘤(EAT)细胞的杀伤程度,并且可对EAT细胞造成继发性损伤,其作用的敏感位点主要是细胞的膜性结构,其中线粒体是最易受损的膜性细胞器。 本论文在此基础上,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声激活血卟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依托,采用频率为1.43 MHz,声强为3.0 W/cm~2的高频聚焦超声和浓度为0.05 mg/ml的血卟啉处理EAT细胞,所得实验结果如下: 1.检测不同强度超声结合血卟啉对EAT细胞的杀伤作用,发现超声强度不同,细胞相对存活率也不同。随着超声强度的增加,超声组和超声结合血卟啉组EAT细胞相对存活率均有所下降;而且在同一强度下,超声与血卟啉的协同作用使EAT细胞相对存活率更低,同时确定超声强度参数为3.0 W/cm~2。 2.通过对不同时间段(0,1,2,3,4小时)取材检测超声结合血卟啉对EAT细胞的杀伤作用,发现血卟啉组的EAT细胞相对存活率随时间变化不大,超声组和超声结合血卟啉组的EAT细胞相对存活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而且在同一时间段取材时,超声结合血卟啉对EAT细胞的损伤更严重,同时确定实验的取材时间为0,1,3小时。 3.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与癌细胞凋亡相关的Bax,Bid,细胞色素c和caspase-3四种蛋白的动态表达,不同的取材时间里,对照组和血卟啉组的四种促凋亡蛋白均无明显变化,超声组的四种促凋亡蛋白在3小时取材时表达开始增多,而超声结合血卟啉处理后1小时取材时,EAT细胞胞浆中的四种促凋亡蛋白表达
其他文献
介绍了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检测硅铝钙钡合金中的Si、Al、Ca、Ba元素含量的方法。介绍了熔剂、助熔剂脱模剂和电熔炉熔样时间的选择,标准工作曲线的建立以及准确度和精密
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增强文化软实力对于国际地位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不同的地域越来越得到重视。平凉地区的地方特色拳种,崆峒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被纳入到了保护范围,并对这一传统“民俗体育”,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及旅游价值保护措施。当地武术拥有者在政府支持下承办了多种形式的武术旅游项目,成立崆峒武术表演团,承接以崆峒武术为主要表演内容的活动。崆峒武术表演团在崆峒古镇和崆峒
[目的]综述恶性肿瘤相关性汗证的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近20年来国内外对恶性肿瘤相关性汗证治疗的相关文献,从各项研究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以及其药理、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在市场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建筑工程能否顺利完工与之前的土木工程和房建工程的质量有不可磨灭的关系。因此,有效保障土木工程和房建工程的
从从2016年9月开始,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开始使用统一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以替换原有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对比新旧教材内容,其中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增加了生
采用A/O工艺处理煤气化、合成氨装置生产废水,对工艺运行参数进行优化调整,优化实施后,出水水质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是提升国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石,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文化软实力内涵丰富,包含多重要素,是制定国家方
目的:检测乳腺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明胶酶(MMP-2、MMP-9)及其抑制因子(TIMP-1、TIMP-2)蛋白质和mRNA水平的表达,并检测患者术前血清MMP-9、TIMP-1蛋白浓度,观察它们与乳腺
我院2002年10月~2004年6月,应用放射性粒子I^125。治疗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50例,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0例均为本院2007—08~2010—08精液不液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28.3岁;病程最短者1年,最长者15年。对照组40例,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