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肿瘤的防治,尤其是恶性肿瘤,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课题。而治疗肿瘤的常规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此外还有温热疗法,激素疗法和光动力学疗法。1978年,美国学者Doughtery等首先提出光动力学疗法(简称PDT),并已应用于临床诊治肿瘤。但由于光的穿透能力差,该法主要应用于人体表面浅层肿瘤的治疗,对深部和中晚期肿瘤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困难。1989年日本学者梅村晋一郎在光动力学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声动力学疗法。声动力学疗法是一种以超声为动力激活声敏剂分子从而治疗肿瘤的新方法,能够选择性地杀伤局部原发和复发的肿瘤细胞。由于声敏剂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聚集和超声波照射的选择性从而对健康组织基本没有损害,故对一些不能手术切除或需静脉化疗的患者尤为适宜。随着对声动力疗法不断的深入研究,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很多理化机制,但对肿瘤细胞作用的生物学机制仍在探索中。本实验室有研究表明,血卟啉可明显增强超声对艾氏腹水肿瘤(EAT)细胞的杀伤程度,并且可对EAT细胞造成继发性损伤,其作用的敏感位点主要是细胞的膜性结构,其中线粒体是最易受损的膜性细胞器。 本论文在此基础上,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声激活血卟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依托,采用频率为1.43 MHz,声强为3.0 W/cm~2的高频聚焦超声和浓度为0.05 mg/ml的血卟啉处理EAT细胞,所得实验结果如下: 1.检测不同强度超声结合血卟啉对EAT细胞的杀伤作用,发现超声强度不同,细胞相对存活率也不同。随着超声强度的增加,超声组和超声结合血卟啉组EAT细胞相对存活率均有所下降;而且在同一强度下,超声与血卟啉的协同作用使EAT细胞相对存活率更低,同时确定超声强度参数为3.0 W/cm~2。 2.通过对不同时间段(0,1,2,3,4小时)取材检测超声结合血卟啉对EAT细胞的杀伤作用,发现血卟啉组的EAT细胞相对存活率随时间变化不大,超声组和超声结合血卟啉组的EAT细胞相对存活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而且在同一时间段取材时,超声结合血卟啉对EAT细胞的损伤更严重,同时确定实验的取材时间为0,1,3小时。 3.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与癌细胞凋亡相关的Bax,Bid,细胞色素c和caspase-3四种蛋白的动态表达,不同的取材时间里,对照组和血卟啉组的四种促凋亡蛋白均无明显变化,超声组的四种促凋亡蛋白在3小时取材时表达开始增多,而超声结合血卟啉处理后1小时取材时,EAT细胞胞浆中的四种促凋亡蛋白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