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有研究表明,个体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可能与个体老年残障发生存在相关性,本文试图从生命历程的角度来分析中老年人残障的教育梯度的影响因素,并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全国基线调查数据和2014年追踪调查(生命历程调查)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简单回归分析,并根据回归结果计算出各个影响因素的贡献率。我们使用日常活动能力(ADL)和工具性日常活动能力(IADL)两种指标来衡量中老年人残障,并按照中老年人生命历程的顺序,对童年时期的健康状况与经济状况、挨饿经历、职业经历、健康行为、慢性疾病、医疗保健、居住安排和社会交往等可能影响到残障的教育梯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作用渠道分析。 本文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教育显著降低中老年人的ADL残障和IADL残障发生率,中老年人残障的教育梯度是存在的,其中影响我国中老年人ADL残障和IADL残障的教育梯度的主要因素是童年时期的经济状况和健康状况。由于我国城乡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存在着明显差异,所以对城乡之间的差异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回归结果表明在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中老年人ADL残障和IADL残障的教育梯度也是存在,其中农村地区中老年人残障的教育梯度主要受到童年时期的健康状况和经济状况、居住安排和社会交流的影响,而城市地区中老年人残障的教育梯度主要受到职业经历和慢性疾病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扩大教育受众,提升教育水平能够有效降低残障发生率,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本文研究成果对于即将步入老年化社会的中国具有较强的政策启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