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日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中日两国围绕靖国神社,钓鱼岛等问题进行了多次交锋。作者通过浏览中美各大媒体有关围绕中日关系的有关报道发现,对同一事件中美媒体在报道的角度,倾向性方面有很大差异。作为面向公众的新闻报道,理应是公正透明的,没有偏颇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具有不同意识形态背景,来自不同国家的作者在通过报道的语言运用方面隐藏了各自的目的和倾向。因此,用一种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来分析对比这些报道,才能让我们透过文字表面去发掘背后深层次的东西以揭示语言、权利、意识形态之间深刻的关系,从而还原给读者一个公正透明的视角,帮助其提高新闻阅读辨别能力,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由Roger Flower和Gunther Kress在1979年首次提出的批评语言学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有效分析工具。它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经过30多年的发展日臻成熟,语篇分析的框架也日益完备。它根据Fairclough提出的描写、阐释、解释三个步骤,对语篇尤其是大众语篇进行分析,来揭示语篇中暗含的意识形态,权利关系等。本文正是运用这批评语言学这一分析工具,遵循上述三个步骤,并利用批评语言学的相关分析维度,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美主流新闻媒体中有关中日关系的报道进行深入分析,力求揭示出语篇背后作者的意图和目的。此外,作者还结合了Charteris-Black于2004年提出的批评隐喻分析作为批评性语篇分析的辅助分析工具来分析语篇。最后,作者结合上述两种分析方法,力求得到全面的分析结果。作者在采用批评性语篇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中美报道在诸如情态,词汇选择,引语等方面反映了意识和利益关系的诸多影响。在隐喻分析环节,发现中美作者受各自文化背景影响下在隐喻的选取上有诸多相似性,但差别也较明显。作者发现现实中的新闻报道并非百分之百客观的,读者不可能从一篇来自同一社会的报道获知事件的全貌。更多时候,新闻其实是脱离了事件本身,作者讲给读者的“故事”。此外作者也简单探讨了采用两种分析方法分析语篇的缺点和以后研究的建议。本文在帮助读者阅读英美报刊时建立批判性思维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观方面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