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氮功能化纳米粒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w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细菌耐药性问题不断发展,临床上能有效治疗细菌感染的抗生素越来越少。为了有效治疗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并减少细菌多药耐药性的产生,非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的策略不断涌现。其中一氧化氮(NO)疗法是治疗耐药细菌及其生物膜感染的一种新兴策略。根据浓度的不同,NO可以诱导生物膜扩散,增加细菌对抗生素治疗的敏感性,并通过活性氧或活性氮的形成诱导细胞损伤或细胞死亡,同时避免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但是,NO的使用受到其反应性的限制,这可能会影响NO传递到其靶点,从而导致脱靶效应。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并能够对NO的释放进行空间或时间控制,本文开发了一种新的NO释放材料作为NO供体。为了实现NO的稳定递送并持久释放,以发挥其抗菌活性,本研究基于N-羧基环内酸酐(NCA)开环聚合的方法设计合成了负载NO的聚乙二醇双取代-S-亚硝基半胱氨酸三嵌段聚合物(PCNO-b-PEG-b-PCNO),制备出纳米粒,并对其体外释放行为、抗菌活性、生物安全性以及抗菌机制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核磁和傅里叶红外分光光度法鉴定其聚合物的成功合成;利用透射电镜以及纳米粒度仪表征出纳米粒可形变为片状纳米聚集体、电荷由负电荷反转为轻微正电荷的性能。通过Griess-saville测定法,计算出纳米粒的NO载量高达24.07±1.2%。通过模拟药物释放内环境,得出纳米粒能够在24小时内缓慢释放出NO,延长了NO的空间储存时间,提高了其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实验表明,即使纳米粒在最高浓度4 mg/m L下,对应负载NO为0.224μmol/m L时,人血红细胞发生溶血率也仅有5.12%;但纳米粒对293T细胞呈现浓度依赖型毒性,其原因是纳米粒在持久释放出高浓度的NO对细胞产生了毒性。抗菌实验表明,纳米粒对耐甲氧西林类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是2 mg/m L,对应负载NO为0.112μmol/m L。纳米粒在4×MIC浓度下,8小时能够将MRSA全部杀死。在结晶紫半定量实验中,4×MIC浓度下,纳米粒能够有效抑制MRSA生物膜的形成,抑制率达到86%。利用流式细胞术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实验进一步探究了其作用机制发现:纳米粒还能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发挥其杀菌机制。综上所述,本文构建的可形变、电荷可反转的纳米粒能够增大与细菌生物膜的接触面积和贴合力,从而增加了NO的局部治疗浓度,并通过抑制细菌生物膜生成和引起细菌细胞膜裂解的双重机制来发挥杀菌作用。
其他文献
含全碳季碳手性中心的环戊烷骨架广泛存在于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因而构建该骨架新方法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可通过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分子内烯烃加氢酰化反应、扩环反应和Nazarov环化反应等方法实现该类环戊烷骨架的构建。然而,现有合成的方法存在底物制备困难、反应选择性差和底物普适性不高等不足,且含连续季碳中心的环戊烷化合物的合成仍然极具挑战。在
学位
纳米酶是指一类具有类酶催化活性的纳米材料。与天然酶和传统模拟酶相比,纳米酶具有稳定性高、催化活性可调节、功能可设计和裁剪、便于修饰等诸多独特的优点,使其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迄今为止,已发现许多具有类氧化还原酶活性的纳米酶,包括类过氧化物酶、类过氧化氢酶、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类氧化酶等纳米酶,它们兼具酶学特性和纳米材料自身特性(如磁学、光学等),使得纳米酶在多种领域大放异彩,如生物传感、免疫检测、疾病
学位
当归具有抗癌、抗氧化、保护心血管等药理作用。阿魏酸松柏酯(CF)和藁本内酯(Lig)等是当归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所以高效地同时提取CF和Lig具有重要意义。双水相体系(ATPS)和三液相体系(TLPS)均是近年来关注的研究热点,均有提取率高、选择性好等特点。ATPS和TLPS均可用于多组分提取,但用于提取时ATPS和TLPS两体系之间的差异以及选择哪一个体系作为目标组分的提取体系成为困扰人们的问题
学位
杂季碳手性中心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设计合成含杂原子取代的季碳手性中心,对天然产物骨架和生物活性分子合成具有重要意义。杂季碳手性中心的结构受杂原子取代基的影响,结构更为拥挤且更具有刚性和多样性,一直是不对称合成领域的难点。目前,含一个杂原子(或两个)季碳手性中心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含三个及以上杂原子的季碳手性中心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研究则鲜有报道。本文以含亚胺酸酯
学位
中药的治疗功能是建立在多种有效成分联合作用的基础上,研究中药多种活性成分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特征,对阐明中药的协同作用机制和中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药单一活性成分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方面,难以解释中药整体治疗机制。因此,本文发展了平衡透析法可同时研究多个成分与蛋白质分子的相互作用,并将其成功应用到中药黄芩提取物中多成分与蛋白质的结合研究,为科学解释中药整体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基
学位
报纸
亲电交叉偶联已经成为有效构建碳-碳键的一种非常高效且强大的策略。虽然镍催化的交叉亲电偶联反应中取得了很多进展,但对于惰性底物的研究仍然较少。由于铁催化剂具有环境友好等特点,因此发展铁催化还原偶联的方法构建碳碳键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工作发展了一种以溴化亚铁(Fe Br2)为催化剂,联硼酸频哪醇酯(B2pin2)为还原剂,以二(金刚烷-1-基)(丁基)膦(cata CXium A)或N,N,N’,N’-
学位
在生物医药领域,如何准确、高效的调节生物过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近年来,光遗传学技术实现了在细胞水平上精准调控生物信号和蛋白功能,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光遗传学整合了光学和遗传学的优点,通过在细胞水平靶向表达光感应蛋白和功能蛋白,并以特定波长荧光蛋白示踪,再利用特定波长的光信号诱导光感应蛋白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功能蛋白的作用,进而达到准确调节细胞信号的目的。光感应蛋白和荧光蛋白都需要吸收特定
学位
随着抗生素和有机磷农药(OPs)在畜牧养殖和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其在农作物产品和食品中的残留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传统的抗生素和OPs的检测方法包括色谱法如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GC-MS法和HPLC-MS法等,电化学传感器法及化学发光法等,它们通常耗时长、成本高、前处理复杂,难以满足快速检测的需求。相对而言,基于抑制酶的催化作用进行检测的方法具有简便、成本低、高效、灵敏度
学位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