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雷达电子对抗的迅速发展,先进的电子干扰技术和干扰装备不断涌现,雷达所面临的工作环境更加复杂。近些年来,基于数字射频存储器(DRFM)技术的转发式假目标干扰,具有与真实目标相似的速度、航迹、波形等特征,使得雷达接收机在时域、频域和空域已难以分辨出真假目标。大量的假目标严重地消耗了雷达资源,对防空作战中雷达跟踪和制导系统造成了严峻的考验。所以,迫切需要提高雷达抗有源欺骗干扰相关技术。 雷达抗干扰是根据目标信号与干扰信号的特征差异,抑制干扰信号的同时保留和增强目标信号。利用目标回波特性,如幅度、相位、距离闪烁和角闪烁特性,是抗转发式假目标干扰的一种有效措施。一般情况下,作为复杂散射体的真实目标可视为多点散射目标,而干扰机的主动辐射等效为单点散射目标,基于这一本质差异,从目标的角闪烁特性、距离闪烁特性和回波的相位特性几个角度对转发式假目标鉴别技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根据比幅单脉冲测角模型对目标的角闪烁进行了分析,并从回波相位波前畸变的角度阐述了其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点目标和复杂目标的测角误差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转发式假目标角度观测误差比真实目标角度观测误差少了角闪烁误差部分,并由此建立角闪烁统计模型,利用Neyman-Pearson定理和广义似然比模型进行判别,蒙特卡洛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2、根据采样比测距模型对目标的距离闪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点目标和复杂目标的测距误差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转发式假目标距离观测误差比真实目标距离观测误差少了距离闪烁误差部分,并由此建立了距离闪烁统计性模型,利用Neyman-Pearson定理和广义似然比模型进行判别,蒙特卡洛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3、对线性调频信号(LFM)脉压后主瓣的相位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真实目标与转发式假目标回波脉压主瓣内采样点的相位差异,建立了回波脉压主瓣内采样点相位的统计模型,并利用Neyman-Pearson定理和广义似然比模型进行判别,蒙特卡洛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