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的垂直格局研究是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等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肯尼亚山是非洲第二高峰,为东非最为著名的一个死火山之一,但其在物种丰富度海拔格局和沿着海拔梯度的Rapoport海拔规则等方面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研究试图解释肯尼亚山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海拔格局,以及通过史蒂文斯方法(Stevens’ method)检测不同的植物组分(包括习性和地理分布)的Rapoport海拔法则。我们首先收集有关肯尼亚山植物分布的各种书籍和文献资料,以及鉴定肯尼亚国家博物馆植物标本馆的标本数据,同时结合我们多年的在肯尼亚山的考察结果,获得肯尼亚山的维管植物名录。我们将肯尼亚山海拔1200米至5000米,分为38个100米的海拔梯度,统计每个海拔带的物种多样性;同时我们将所有植物按植物的习性和地理分布分为12个不同组分,并使用史蒂文斯方法(Stevens’method)检测不同的植物组分的Rapoport海拔法则。我们的结果显示沿海拔梯度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呈现出驼峰状的分布,在中部海拔处丰富度达到峰值。年平均温度(AMT)是线性回归模型中最具影响力的解释变量,但物种丰富度也与面积密切相关。归一化的差异植被指数(NDVI)和年平均降水量(AMP)与物种丰富度的关系不大。尽管所有变量都可以解释驼峰模型,但AMT、面积和AMP最好地解释了物种丰富度的单峰模式以及中部海拔峰值。在海拔高度时,环境条件是合适的,特别是温度和降水,因此允许许多不同物种的生长和存活。相反,在高海拔地区,温度太低,导致物种丰富度下降,而在较低海拔时,由于环境温度,物种丰富度与较高海拔相比相对较高。尽管温度是影响最大的因素,但所有变量效应在丰富模式的形成中都是相互关联的。我们的研究结果量化了面积、AMT、AMP和NDVI对沿海拔梯度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的影响。在关于物种丰富度模式和海拔Rapoport规则(ERR)的研究中,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总物种的物种丰富度沿着海拔梯度显示出的驼峰形模式像是,不同的习性和地理分布的植物组分也显示出与总物种相似的驼峰形状。总物种和草本植物的平均海拔范围大小沿着海拔梯度呈现增加的模式,而在高海拔地区达到峰值后,木本植物和蕨类植物以及木本植物显示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我们的结论是,广泛分布的草本植物种类也具有较宽的海拔范围,更适用于ERR,而在较高海拔地区出现的海拔范围较小的狭窄分布的木本植物可以逆转ERR。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ERR在同一地区的不同生物组合并不一致。因此,该规则不是用于理解沿山地梯度的物种丰富度垂直模式的一致预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