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轮对建模初探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ovenor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不断提高,轮轨间动态作用愈加严重,使得列车的运行安全性、乘坐舒适性、轮轨磨耗、轮轨噪声等方面问题更为突出。传统的多刚体车辆动力学系统模型局限于低频动力学问题的研究,不能精确模拟中高频动力学现象。车辆/轨道耦合系统的中高频动力学行为与轮轨力和轮轨柔性变形密切相关,因此,考虑轮对的柔性,以拓宽车辆/轨道动力学系统的分析频域范围具有重要性。本文建立了柔性轮对数值计算模型,模型中考虑了轮轴在垂直和平行轨道两个平面内弯曲变形的中频模态,而暂不考虑两个平面弯曲变形的耦合,同时把车轮简化为一个刚体模型,基于此建立了运动微分方程,并解得轮轴中心线上各点的位移和转角,以获取车轮空间位置变化。由于考虑了车轴的柔性变形,导致车轮空间位置不与车轴中心节点位置变化直接关联,使得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的确定、轮轨法向力和蠕滑力/力矩等计算成为难点。以下为轮轨接触模型的建模工作:在确定轮轨接触点位置时,首先确定左右车轮空间姿态,再利用迹线法找寻踏面上空间接触点轨迹,再用最小距离法搜索轮轨接触点。这样就通过轮轴的柔性变形逐层推进,最终确定了轮轨接触几何关系。计算轮轨法向力时,由柔性轮对轮轴变形将引起左右车轮姿态的不同,那么就应先分别利用左右车轮的垂向位移,确定左右车轮在轮轨接触点的轮轨垂向压缩量,再依据轮轨法向压缩量与垂向压缩量的空间几何关系来确定轮轨法向压缩量,进而基于Hertz理论计算轮轨法向力。计算轮轨蠕滑力时,考虑轮轴变形对轮轨接触点相对速度的影响,需把固结在左右车轮名义滚动圆圆心位置且随车轴一起运动的左右车轮连体坐标系作为中间坐标系,来确定踏面上轮轨接触点在绝对坐标系下的速度,进而通过坐标变换求得接触点坐标系下轮轨相对速度来确定蠕滑率,根据Kalker线性蠕滑理论计算轮轨蠕滑力。对考虑柔性轮对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进行验证。首先,为验证轮轨接触关系模型的有效性,把仅考虑刚体模态的柔性轮对车辆轨道动力学系统模型和多刚体动力学系统模型对比;然后,为验证模型中轮对柔性模态引入的敏感性,分别单独加入各阶柔性模态,分析轮轴变形情况;最后,为说明加入轮对柔性模态的影响,轮轨接触处分别加入白噪声和正弦激励作用,分析了轮轨力、左右车轮侧滚偏角及其相应的频谱。
其他文献
船舶碰撞事故一直居各类海难事故之首,如何分析评判事故双方的碰撞责任比例是船舶碰撞事故调查和处理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为了能够更准确、迅速、公平地认定船舶碰撞责任,本文
近年来,临沂市依托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旅游环境,加快构建乡村旅游产业体系,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旅
21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生活自然环境水平下降.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界定了亲环境行为的概念,评述了有关亲环境行为的某些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国内后续的相
水面船舶在实际的运动中,具有高度非线性、大时滞、大惯性、易受风浪流干扰和模型参数不确定性等特点。因此,提高船舶航迹跟踪控制的精度和稳定性是一项较难的任务。滑模控制
现代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铁路运输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仿真平台的建立以培养铁路运输专业技术应用型管理人才为目的,有效解决了在铁路运输专业教学中出现的,教学与现
我国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了“四纵四横”和“三个城际网”运营网,在我国高速铁路“四纵四横”的规划中,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高速铁路的里程数占有较大的比例。我国东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