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功能区划是政府部门进行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理与生态空间管制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制定区域建设规划的重要依据,是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自兴起以来,在地球系统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等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以其强大的功能而成为生态功能区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文以四川省犍为县为例,在具体分析了犍为县的地理概况、自然资源以及社会经济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功能区划的理论与方法以及犍为县政府对于县域的长远规划目标,以ENVI、GIS为影像处理和基本数据分析的研究平台,根据生态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分别以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和区域发展优势度评价结果为基础,最终完成了犍为县的生态功能分区,并针对相应生态功能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提出了管控制度和发展方向。通过对四川犍为县生态功能区划进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利用犍为县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分类得到:犍为县县域面积1367.96km2,其中耕地面积593.07kⅢ2,占43.35%;林地面积604.68.km2,占44.20%;草地29.93.km2,占2.19%;建设用地90.89km2,占6.64%;水域42.05 km2,占3.07%;未利用地7.34km2,占0.54%。 2、对犍为县DEM数据的分析表明,犍为县境内地势东北、西南高,东、南低,区域地形特点是平坝、丘陵、山地皆有,以丘陵为主。犍为县海拔较低的平坝地貌仅占县域的15.43%,主要是由岷江、马边河冲积作用形成的冲积平坝;平坝地貌以西为低山区,占县域的30.17%;以东主要为丘陵台地地貌,占县域的54.4%。西南部的梁家山是区内最高峰,海拔1047米;最低为南部新民镇铁板桥,海拔高程305米。 3、选择土壤侵蚀敏感性、生境敏感性、地质灾害敏感性等因子对犍为县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评价,将其分为了极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和轻度敏感四个等级区域:极敏感区面积为217.74km2,占全县面积15.94%,主要分布在县域西部的低山地区和犍为县东部公平乡和大兴乡;高度敏感区面积362.9km2,占全县面积26.6%,中度敏感区和轻度敏感区面积分别为474.76km2和310.38km2。 4、根据犍为县生态系统的特点,选择生物多样性维持与保护、水源涵养、产品提供等因子进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依据其重要性指数划分为极重要、重要、比较重要、一般重要四个等级,其中极重要区域主要分布在犍为县东北部罗城镇、金石井镇,西部的同兴、双溪、清溪等乡镇,面积209.52km2,占全县面积的15.3%;重要区和比较重要区的面积分别为789.12km2和314.04km2;一般重要地区主要为岷江流域地区,面积53.12km2,占全县面积的3.9%。 5、依据犍为县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选取经济水平、产业集聚、区位交通和人力资源等因子对区域发展优势程度进行评价,将其分为优势明显、中等、一般、较低四个等级区域,其中犍为县区域发展优势明显区域的面积28.54 km2,占总面积的2.1%,中等优势区域面积为195.91 km2、占总面积的14.3%,而优势度一般和较低的区域面积分别为533.14km2、608.19kⅢ2,占总面积的73.6%。通过评价结果可以看出,犍为县区域经济活动较为集中,经济优势区主要位于县城玉津镇及岷江沿江区域。同时,犍为县社会经济发展潜力区也位于该区域。 6、根据犍为县的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和区域发展优势程度评价的结果,本研究将犍为县划分为西部低山农林生态保护功能区、中部平坝城镇经济生态维护功能区、东部丘陵生态农业建设功能区三大生态功能区,并对三大功能区进行细化共分为八个生态功能小区。同时针对各功能小区的特点和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规划建设意见,为合理保护社会环境以及最终实现区域稳定、协调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