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对南张楼村实验的考察、调研,思考公共艺术在新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急剧转型,城市高速发展,相比之下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差距有扩大趋势。为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被提上议事日程,农村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关于人的发展,精神文明的建设是第一位的。而人所居住的环境是一种人化的环境,其状态也是人的精神面貌的反应。因此,环境改造并改变“脏乱差”和无序状态,不仅仅是科学、环保的问题,也是人的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公共空间环境改造和视觉文化建设为主导的公共艺术正是塑造居民精神文明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它对弥补农村视觉文化缺失,保存历史记忆,激励现代化热情,提升新农民的文化素质,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本文以德国赛德尔基金会和南张楼村在1988年开始的“城乡等值”实验项目为研究个案,以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考察和描述这一项目在保护传统文化和改善公共环境中所引发的公共艺术问题。“城乡等值”是一项德国20世纪50年代在巴伐利亚州开始进行的,是在城市化背景下,针对农村发展模式的实验。实验表明:农村居民生活虽然仍与城市居民生活形式上存在差别,但是在物质上、精神上、幸福度上,能够实现与城市居民生活等值。该实验在公共文化领域,特别是在公共空间的视觉文化方面,给农村居民的精神生活和审美意识提供了积极的引导,从而凸现了公共艺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意义。南张楼村实验说明,地方领导和公众已经逐渐认识到公共艺术在居民生活中的重要性,并接受了它的存在。该村公共艺术的建设过程也证明其在塑造精神文明方面的作用。本文旨在发现在新农村建设中,适合农村特色的公共艺术创作思路和运作模式。第一章导论部分重点论述公共艺术在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讨论公共文化,特别是视觉文化的缺失反映出来的居民精神文明的问题。公共艺术作为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造型艺术,对农村社区的视觉形象,居民精神文明的建设起到重要作用。第二章重点对“城乡等值”实验的南张楼村进行考察。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了解“城乡等值”在南张楼村的实验过程与现状。对公共艺术在南张楼村的存在进行客观、实事求是的分析,并考察实施“城乡等值”实验以来公共艺术给社区生活带来的变化,客观地评述由于中德观念之间的不同而在公共艺术建设问题上的冲突。第三章重点论述公共艺术在南张楼村的建设机制,涉及政府、各种机构和社会的参与,同时考察各方面的投入对公共艺术形成动议和实施产生的影响。在建设过程中,社会的急剧转型,商业文化的渗透,以及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公共文化观念的变化,它们都对公共艺术的形式及技术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村民参与也是建设机制的重要部分,村民参与了公共艺术开始建设和最后体验的全过程,他们的态度成为公共艺术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第四章重点在于论述公共艺术在南张楼村的功能。它传承了传统文化和传统的公共艺术形式,起到了对公共文化的传播作用,同时它在1988年到2008年的建设过程中,对居民精神生活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居民也逐渐认识到公共艺术在实际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公共艺术对村民的审美意识、道德观念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从中可以发现观念改变着村民的生活。第五章重点论述南张楼公共艺术的建设所产生的一系列的社会影响,这种影响在外部主要引发公众对农村社区文化生活的关注,思考如何通过公共艺术来塑造人的精神文明。第六章是通过对南张楼村公共艺术的分析,探讨如何在特定的农村社区进行公共艺术的建设。这种分析是在南张楼村公共艺术建设现状的基础上进行的。公共艺术的实施首先要有公众的参与,没有公众的参与就不能成为完整的公共艺术。通过对南张楼村公共艺术的分析,思考其中的不良影响,并提出地域性特色的公共艺术的建设方式。通过以上的考察、分析、论证,可以看出,公共艺术在农村社区中的作用已逐渐为人们认同,它逐渐成为塑造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