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税制变迁中常常出现理论与实践的背离,或税制变迁路径与税制改革的初衷相悖的情形。因此对税制变迁的研究成为税制理论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并受到理论界的广泛关注。而由于税收制度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解读税制及其变迁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前理论界关于税制变迁的研究,虽然并未明确界定,但大多数研究是将税制看作一个系统意义上的制度(systems),然后,分析其中的税种结构、税率结构、立法变迁等等。而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税制变迁,在大量的文献中仅被零星提及,未成体系,其分析也有待进一步深化。笔者试图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重新审视税制变迁问题。在分析中特别关注税制变迁中个体的作用,试图从一定制度背景下的个体行为,以及个体行为对制度背景的影响这两个角度探索税制变迁的微观基础。全文分为六章,主要观点和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陈述论文选题背景、意义和研究目的;述评税制变迁相关课题的研究动态: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相关研究,关于制度演进中民主、宪政、自由等问题的相关研究以及关于税制及税制变迁的相关研究;介绍论文研究的前提假设、方法和逻辑思路及文章结构,并简单列举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税制及税制变迁——基本概念界定。这一部分是为后面的研究做准备,即厘清在分析中涉及的基本概念:税收制度、税制变迁及其与产权等相关概念的联系。在这一章的分析中,首先界定狭义和广义的税制,并指出在本论文的研究中,未做特别说明时,税制指广义税制。然后从产权界定的角度进一步讨论税制的内涵和外延。并以此为起点,分析税制变迁的含义。其中,特别强调,税制变迁与个人利益选择集变化和个人行为选择集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第二章的最后部分,从税制变迁的过程和税制变迁所引起的结果,将税制变迁分为四类:使生产效率提高的税制变迁;改变收入分配状态的税制变迁;重新配置经济机会的税制变迁;使生产效率和社会福利降低的税制变迁。第三章,税制变迁的效率分析。在第二章澄清税制和税制变迁在本论文所构建的分析框架中的含义的基础上,讨论税制及其变迁的效率。在税制及其变迁的研究中,其前设问题是,什么样的税收制度和税收制度变迁是有效率的?一般地,效率被看作是设定目标下的成本效益选择。换言之,效率被看作通过对产出量的简单对比即可以获得的客观评价。而这一对效率的界定成立的前提预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产品的同质性;第二,对“产品”人们有完全相同的认识;第三,效率评价标准的一元性;第四,制度安排一定,这实际上是对前面三个前提预设的总括,但是一个更强的约束条件。即意味着,影响个人做出效率评价的所有因素均不变。这些条件在真实世界里很难一一具备。因此,实际上效率与主观价值判断密切相关——关键的问题不是效率,而是对谁有效率。并进一步得出结论:当且仅当上述四个前提预设均成立,并且行为人行为目标设定时,效率才可能具有客观性。总之,效率的概念是建立在一定的制度背景之下的,而对效率的评价是在特定制度背景下做出的判断。因此,税收制度的效率和最优税制(有效率的税制)不能被看作一元化的客观存在。有效率的税制,具体看来当然是由税种结构、税率安排以及税负分配等决定的。但将某种具体结构的税制视作最优,却源于制度对效率的界定。这一章在界定效率和税制及其变迁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关注结果的税制变迁静态效率和关注过程的税制变迁效率。关注结果的税制变迁静态效率分析,是对税制衍生的过程中,一个个特定时点上的税收制度做出的截面分析。而针对税制变迁过程的效率评价,是分析在税制的衍生中,什么样的路径是有效率的,本质上是甄别有效率的税制变迁动力。关注结果的税制变迁效率评价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而着眼于过程的税制变迁效率评价,相对于关注结果的税制变迁效率评价,有其特有的优点。在税制变迁效率评价中,应该把针对过程和结果的税制变迁效率分析结合起来。第四章,税制变迁与经济制度。这一部分讨论税制变迁与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首先,分析经济制度与税制及其变迁的相互关系的历史沿革。将经济制度分为这样几个阶段进行讨论:人类的早期即国家产生前的时期;国家产生后的非市场经济时期以及市场经济时期。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生产所具有的最为重要的特征,是生产能力低下。此时,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制度的特征是,人们共同劳动,并共同分享劳动产品。在这样的经济制度下,具有税收性质的人类群落的共有资源,来自对人们共同劳动产品的扣除。在漫长的人类社会早期,这一具有单一目的的、缺乏弹性的税收性扣除,其变迁遵循这样一个线索:数量的增加。而随着数量的增加是用途的拓展,如对群落祭祀性支出的增加。另外,由于当时群落规模十分有限(尤其是与国家产生后相比较),可以据此推测,具有税收性质的扣除,其规模的变化和用途的变迁上(即用途的扩展和用在每一种用途上的“扣除”的数量)均具有经由共同协商并“一致同意”的特点。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个人在具有税收性质的扣除的变迁中,具有比较平等的作用。而在国家产生后的前市场经济时期,直接生产者或者税收的实际负担者,在税制变迁中的行为选择比较被动。其所能发挥的作用,被动地受制于其他行为人的行为。一般地,实际负税者对税制变迁的影响表现为:税负的征收如果能为负税者留下基本生存和再生产所需要的物质资料,个体便会在生产中积极投入,使社会经济得以发展,从而推动这一税收制度体系的延续;而若税后剩余无法满足其基本需求,个体则尽可能规避税收。由于此时特定的制度背景,规避税收的行为选择一般只能是从税收附着的土地上逃离,使经济凋敝,以及起义造反等激烈冲突,从而引起主流社会的重视,以实现其税制变迁的诉求。而在现代经济制度(一般是指市场经济制度)下,个体在税制变迁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个人意愿能够更为充分地表现在税制变迁的过程和结果中。在经济制度影响税制变迁的同时,税制变迁经由影响经济自由和产权制度及产权运行环境而影响经济制度。第五章,税制变迁与政治制度。这一部分讨论不同政治制度下的税制变迁,并就现代政治制度对税制变迁路径的影响做了较为深入地分析。当政治左右法律时,如在专制政制下,统治阶层的意志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为统治阶层服务的政府,其基本作用方式、程序、范畴因此而不被法律约束。相应地,税制变迁在这一背景下,具有两个特征:第一,被社会中具有垄断强制力的阶层左右,不受法律约束;第二,与前者相一致,税制变迁直接被统治阶层的意愿左右,而无需通过法定程序,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此时,税制的变迁既没有程序性要求,也没有事前集约社会中大多数个人意愿的过程。税制变迁具有事后信息反馈和调整的特征。而在现代社会中,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时,法律制度约束统治阶层(或具有强势地位的阶层)的行为。虽然利益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从长期看会经由法定政治制度中的诉求渠道改变政治格局,但在某一特定时点上,政治制度却由法律给定,政府的基本作用方式、程序和范畴也因此由法律给定,从而最终决定了税制变迁的特征。现代政治制度对税制变迁路径的影响主要包括两类:在既定政治制度框架下的税制变迁和突破现行政治制度的税制变迁。第六章,税制变迁的过程分析。这一章建立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对税制变迁的具体过程做深入研究。分别讨论局部税制变迁过程和税制体系整体演进过程。在局部税制变迁中,主要讨论个体自发行为的作用——个体自发行为引致的税收制度变迁;自发行为不能达致可欲税制时个体行为的作用——共生式税制变迁;以及对个体行为强制性约束的变迁——强制式税制变迁。而对税制体系整体变迁的分析则主要从三个方面讨论:税收制度系统内部的非耦合状态及其变迁;税收制度系统与外在制度的耦合与变迁;税制体系与内在制度,即行为人观念和习惯的耦合与变迁。税制变迁的制度分析涉及的问题相当庞杂,在研究中也时时感觉所研究问题的难以把握。尽管如此,本文还是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1.将税制作为界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则体系,在这一基础上分析税制变迁。当前理论界对于税制变迁的分析非常多,角度各异,但在研究过程中,大多仅将其看作一个系统(system),在这一税制界定下的税制变迁一般局限于税制结构变迁、税率结构变迁、税收负担变迁等。而未曾触及税制,作为产权结构的一部分,作为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则的一部分,如何影响制度结构;这一定义下的税制又如何受制度衍生中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所涉及的这一视角,至少为税制和税制变迁理论体系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研究思路。2.分析角度的创新——多维的分析视角。本文在税制变迁分析中,采取了多维视角。不仅研究作为制度背景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税制变迁的影响,同时讨论税制变迁通过影响既有的制度安排使个人选择集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个体在税制变迁中的作用:个人选择集变化经由对产权收益的影响,从而影响税制评价和经济条件。而对税制评价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又会反过来影响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同时在税制评价的研究中,还分析了内在制度对税制评价的影响。3.寻求税制变迁的微观基础。在税制变迁的研究中,当前理论界的主流方法大多仍然是秉承自亚当?斯密以降的方法,即运用一系列与个人无直接相关性且难以从个人出发归纳的术语对之作宽泛陈述。一般来说,首先提出应然最优税制原则,在此基础上再讨论税制具体结构和作用以及为达致该状态“应该”做出的制度改变,而极少关注细节的研究,实际上这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整体主义研究路径。从这种研究中我们无从获知个人在税制演进中的位置。即,个人行为如何影响税制变迁,税制的变迁又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模式,这对税制的长期演进又有何影响。在本文的研究中,试图从一定制度背景下的个体行为,以及个体行为对制度背景的影响这两个角度探索税制变迁的微观基础。4.在制度经济学视野下,重新界定效率和税制及其变迁的效率。税制变迁分析中,涉及到这样一个前设问题:什么样的目标税制是有效率的?主流观点认为,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效率是指与某一特定时点上的技术、生产过程相关的单位投入的产出状态。效率被看作通过对产出量的简单对比即可以获得的客观评价。但在这样的分析中往往忽略了被看作客观评价的效率的前提约束。本文指出,效率的概念是建立在一定的制度背景之下的,对效率的评价是特定制度背景下的判断,并同时给出了效率客观性的四个前提假设。而有效率的税制,具体看来当然是由税种结构、税率安排以及税负分配等所处的状态决定的。但将某种具体结构的税制视作最优,却源于制度对效率的界定。在重新界定效率和税制及其变迁的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关注结果的税制变迁静态效率和关注过程的税制变迁效率,对税制及其变迁效率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5.对税制变迁具体过程的研究。即从税制的局部变迁和整体变迁的角度分析税制变迁的具体过程。对税制变迁过程的分析,其重要性在于,帮助理解引致政府税收法令颁布背后的动力机制。这避免了在分析税制变迁时常常具有的这样的倾向,即将税制良性变迁的愿望完全寄托在政府颁布法令这一环节,而未考虑个人行为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同时,过度倾力于对法令中所涉及具体税收制度的设计,而忽略了其赖以存在的环境。本文对税制变迁过程的分析从税制局部变迁过程和整体变迁过程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局部税制变迁主要分析单项税收制度的演进过程:个体自发行为引致的局部税制变迁;共生式局部税制变迁和强制性局部税制变迁。而税制的整体变迁主要从税制耦合及税制均衡的角度研究。当税制系统内部及税制与制度背景之间处于非耦合状态时,如果税制仍然在均衡状态中,那么税制变迁处于隐性状态;而若此时,税制处于非均衡状态,税制便具有了显性变迁的动力。6.对税制变迁的历史和现实解读。在对税制变迁制度经济学视野下的理论研究的同时,分析我国古代和近现代税制变迁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相关性。虽然受论文本身的分析结构所限,还存在大量的拓展空间,但毕竟对此做了一个有益的尝试。7.将税制看作产权边界的组成部分,并将税收看作产权所有者让度的部分产权收益。即从产权的角度看,税收分享了产权收益;而由于过度的税收会抑制产权收益的创造,产生负激励,因此税制的演进在某一特定时点上、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制于税收对产权产生的负激励;从制度的长期演进看,税收对产权的排他性收益的分享,必须有所回报,即与税制所分享的产权所有者的排他性收益相对称,税收必须提供能使产权平滑运行的外部条件,从而使纳税人的牺牲符合其自身利益最大化倾向。而从国家的角度看,获取税收收入的内在冲动,受制于税收对产权激励产生的负面影响,包括过高的税收分享率及不合理的税制结构和缺乏效率的产权结构(如垄断)等对产权激励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制度背景对政府行为约束的强度,也将影响政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内在冲动,能否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推动产权结构优化的动力,从而影响政府在优化产权结构中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