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树洞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为许多树洞依赖动物提供栖息、筑巢、繁殖及逃避天敌的场所,在维持森林动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树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带地区,热带地区的研究很少,这对于相比温带地区,热带地区是否具有更高树洞密度的推测还缺少更多数据支持。为此,我们调查了西双版纳20hm2热带森林大样地的树洞丰富度与特征,结合样地每木调查数据和地形数据,运用卡方检验、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广义线性混合模型、聚类分析、非参数Mann-WhitneyU检验,分析了树洞数量和树木发生空心的概率在径级间、树种间的变化,以及树洞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考查树洞丰富度在两种热带森林间的变化。结果如下: 1、在20hm2的调查样地中,总共有2168个树洞,平均108.4个/hm2。树洞数量在径级间的分配表现为随树木径级的增加逐渐减少,而树木个体的树洞数量却逐渐增加。树洞数量在种间分配上存在差异,蚁花(Mezzettiopsiscreaghii)和木奶果(Baccaurearamiflora)的树洞总数最多。红椎(Castanopsishystrix)和毛猴欢喜(Sloaneatomentosa)树木个体有更高的树洞出现倾向,个体树木的树洞数最多,分别为0.29个/株和0.17个/株。树洞类型以干洞口为主,各类型的树洞比例为:干中部洞口(53.41%)>树干裂缝(16.24%)>干顶部洞口(14.85%)>干基部洞口(11.58%)>侧枝中部洞口(2.17%)>侧枝顶部洞口(1.15%)>侧枝裂缝(0.6%)。树洞类型在径级间、树种间的分布不均匀。 2、树木发生空心的概率在径级间(x2=609.3,p<0.001)、树种间(x2=495.1,p<0.001)存在明显差异。逻辑斯蒂回归拟合得到的树木发生空心的最优模型为:P=eB/(1+eB),其中B=-2.92146+0.45239DBH+0.07282S+0.06915A,空心树形成的概率(P)主要受胸径(DBH)、坡度(S)、坡向(A)的影响。同时,每株树的树洞数量也主要受胸径、坡度、坡向的影响,其最优模型为:N=eB/(1+eB),其中B=-2.89096+0.36707DBH+0.07354S+0.08927A。 3、在研究样地中,热带季节雨林占9.76hm2,季风常绿阔叶林10.24hm2。热带季节雨林的树木密度(1531.25株/hm2)显著高于季风常绿阔叶林(1248.5株/hm2)(p<0.001),而热带季节雨林的树木平均胸径(12.81cm)却显著低于季风常绿阔叶林(14.75cm)(p<0.001)。两森林的树洞密度差异不显著(P=0.228)。并且,树洞密度在各洞口径级下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4、与其他纬度地区森林相比,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的树洞密度较低纬度地区的低,而高于许多高纬度地区的,这一结果支持Boyle等(2008)提出的树洞密度随纬度变化的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