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中学生早恋发生的现状,同时研究早恋发生的相关因素,揭示有恋爱体验学生与无恋爱经验学生之间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差异。方法:在2007年10至2008年11月期间,随机抽取大连市内五区的15所中学,共747名学生(初中440名,高中307名),平均年龄15.30±4.45岁,男315例,女432例。再根据是否有早恋经验分为两组:①早恋组:曾经谈过恋爱、正在谈恋爱;②非早恋组:没有追求过他人或没有恋爱想法。采用自制一般状况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家庭环境量表(Family Environment Scale,FES-CV)、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CSS),对74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线性回归。结果:1.中学生早恋情况及影响因素:①747人中共有123人有早恋经验,早恋发生率为16.47%,其中初中早恋人数为49人,早恋发生率为11.14%,高中早恋人数为74人,早恋发生率为24.10%。中学生的不同性别间早恋行为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567);高中生曾经谈过恋爱的发生率高于初中生(P=0.000)。②父母婚姻状况与中学生早恋行为的发生无显著差异(P=0.877)。不同的抚养人与中学生早恋行为的发生无显著差异(P=0.843)。③早恋行为的发生与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呈负相关(P1=0.000,P2=0.043),随着父母亲文化程度的增高,中学生早恋行为的发生率逐渐降低。④早恋组父母亲教养方式中父亲及母亲的温暖理解均较对照组低(P=0.000)。⑤家庭环境量表评分(FES-CV)早恋组家庭组织性较对照组低(P≤0.047)2.早恋中学生的心理特点:①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试,早恋组与对照组间各量表得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208)。②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CSS)测试,早恋组指向情绪分量表高于对照组(P=0.035)。结论:1.中学生早恋发生率达到16.47%,高中高于初中,分别是24.10%和11.14%。2.父母的教育程度高,教育方法好,孩子早恋发生率低。3.早恋的中学生对与父母的爱理解程度差。4.有早恋经验的中学生更容易情绪应对。5.有早恋经验的中学生家庭观念和家庭系统组织性比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