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社区环境下的大学校园规划,是伴随20世纪城市化迅速发展而产生的新问题,也是大学在未来的社会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职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启动,校园规划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日益增多,这一点与欧美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经历的发展阶段具有某种相似之处。针对目前中国大学普遍的郊区化现象与城市社区环境中大学发展面临的困境,亟需从城市与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双重视角进行深入的审视和研究。
1.回顾了传统体系中大学与城市社区的普遍联系,对大学空间体系的初始特征及其演化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阐释了大学体系各自相对于城市的地缘特征、文化属性与理想空间模式的关系。
2.总结了20世纪城市化过程中大学的变革与发展,列举了大学在空间结构和形态上与城市社区相结合,完成城市化过程的典型方式,着重分析了传统校园结构与城市格局的基本矛盾。论文通过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欧美大学的郊区化现象的解读,阐释了大学城市化过程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进而提出了21世纪大学与城市社区结合的急迫需求,以及大学“再城市化”需求的基本立论。
3.针对城市社区环境中大学校园规划的特殊性,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系统总结了大学校园的“更新”、社区规划、渐进性规划和公众参与等理论的最新进展,以及实现上述目标相关的设计方法和程序的改进,为系统研究城市校园的结构与规划建立了相关的理论框架。
4.在研究城市校园社区的适宜结构的过程中,借鉴城市空间经济学和教育经济学的理论成果,探讨了影响和制约城市校园区位和规模的内在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控制城市校园规模和密度,实现基于步行系统和综合使用土地的城市校园规划和大学的“三层社区结构”。
5.探讨了近期欧美大学社区的系统规划和发展战略,从社区生活系统规划、土地发展战略、住宿策略、交通和停车规划、生态系统规划、校园开放空间规划等方面,综合论述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校园社区值得借鉴的具体原则和策略。
6.从中国大学校园的发展历史中,找到大学社区形态和结构的相关原型,探讨形成目前中国大学社区现状的诸多因素。针对当前中国城市化的特征,提出了突破过去大学因有的亲缘社区模式,建立基于城市地缘性关系的复合型大学社区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