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蛆是为害韭菜的重要地下害虫,目前已知为害韭菜的根蛆有韭菜迟眼蕈蚊、葱地种蝇、异迟眼蕈蚊和陆氏迟眼蕈蚊。其中以韭菜迟眼蕈蚊分布最广,为害严重。本文研究报道了为害韭菜的一种新根蛆,在山东局部地区为害十分严重。文中描述了该新种各虫态的形态特征;调查了新种在山东的分布和为害特点,研究了生物学特性和温度对其发生的影响,并进行防治药剂的筛选。本研究为摸清为害韭蛆的根蛆种类,指导合理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并丰富了尖尾蝇的物种资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韭菜田发现的新的根蛆经鉴定发现是尖尾蝇科的一个新种,属于尖尾蝇科Lonchaeinae多鬃尖尾蝇属Chaetolonchaea,被定名为Chaetolonchaea alliumi Zhang et Xue,中文名称为韭菜多鬃尖尾蝇。雄成虫的主要形态特征:身体暗黑色,复眼上微毛短、稀疏。额覆盖稀疏短鬃。颊是头部高度的0.2倍宽。C脉黑鬃延伸至R4+5的末端;Sc脉尖端与R1脉的距离小于前缘室最大宽度。在小盾片基鬃和端鬃之间着生1-3根侧毛。后视图方向尾须宽大于高。尾须基部边缘几乎是直的,尾须顶端边缘形成V型切口;侧尾叶着生3根鬃,前部的鬃小,后部的鬃偏大并向内弯曲。另外描述了幼虫、蛹、卵的形态特征,并制定了韭菜根蛆种类形态识别检索表。2.20152016年间对韭菜多鬃尖尾蝇在山东地区的分布进行了调查,发现韭菜多鬃尖尾蝇在泰安市、济南市、潍坊市均有分布,局部地块受害严重。韭菜多鬃尖尾蝇常与韭菜迟眼蕈蚊、葱蝇混合发生。韭菜多鬃尖尾蝇以幼虫聚集蛀食韭菜鳞茎,严重时将鳞茎蛀空,地上部分整株整墩枯死。3.在山东地区,韭菜多鬃尖尾蝇秋季发生一代,8月下旬9月上旬越夏蛹开始羽化,9月中旬为羽化盛期;雌虫9月上、中旬产卵,卵产在靠近地面的韭菜假茎中;9月中旬即可见小幼虫危害,9月下旬10月下旬为幼虫危害盛期;10月上旬幼虫开始化蛹,至11月中旬化蛹结束,以蛹在韭菜周围土壤中越冬,蛹多分布在010cm的土层中。4.成虫取食花蜜作补充营养,完成后续繁殖,寿命1826天。在田间活动时间集中在9:0011:00 AM和15:0018:00 PM;成虫产卵多为堆产,几粒至几十粒不等。幼虫喜食韭菜鳞茎,在鳞茎内钻蛀取食,至鳞茎被蛀空。5.室内设计26℃32℃4个温度分别饲养韭菜多鬃尖尾蝇成虫和幼虫。四个温度中,26℃和28℃较适宜成虫生长发育。在26℃及28℃下寿命达到了26.2d和25.6d,单雌产卵量为74粒和72粒,卵的孵化率为87.5%和88.75%;30℃及32℃不适宜成虫存活,寿命分别仅为21d和17.8d,产卵量仅为48粒和37粒。饲养幼虫的过程中发现,26℃和28℃较为适宜卵的孵化、幼虫存活及化蛹。在26℃及28℃下卵的孵化率达到了92.5%和90.0%;存活率达到了80.0%和82.5%,化蛹率为78.0%和70.0%;而30℃和32℃下幼虫存活率和化蛹率明显较低,幼虫存活率仅为67.5%和52.5%,化蛹率为63%和52.0%。6.20152016年秋季对田间土壤温湿度进行监测,结合韭菜多鬃尖尾蝇秋季田间发生动态分析发现:7月份雨水增多利于成虫的羽化,而8月下旬10月上旬土壤温度18℃25℃,8月下旬11月上旬土壤湿度2027%左右适宜卵的孵化及幼虫的生长发育。7.室内采用浸虫法分别测定了7种药剂和石灰氮对韭菜多鬃尖尾蝇3龄幼虫的毒力,发现得出昆虫生长调节剂类药剂毒力最高,其次为有机磷药剂和新烟碱类药剂。在昆虫生长调节剂中,几丁质合成抑制剂氟铃脲的LC50为0.590mg/L,毒力最高;蜕皮激素类似物灭蝇胺的毒力相对较低,LC50为7.276mg/L。有机磷药剂辛硫磷LC50为10.413mg/L。3种新烟碱类药剂对韭菜多鬃尖尾蝇幼虫的毒力为:吡虫啉13.625mg/L、噻虫嗪14.856mg/L、噻虫胺15.198mg/L。植物源药剂印楝素的LC50为44.970mg/L。采用药液灌根法测定石灰氮对韭菜多鬃尖尾蝇幼虫的杀虫活性,发现石灰氮对韭菜多鬃尖尾蝇幼虫有较强的杀虫活性,用水稀释240倍时,校正死亡率达到85.72%。田间防治试验表明,氟铃脲、灭蝇胺、噻虫胺及辛硫磷对韭菜多鬃尖尾蝇有较好的防效果,防效均在65%以上,噻虫胺和氟铃脲混剂、石灰氮6000g/667m2的防效也在60%左右,吡虫啉的防效仅为4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