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碧华是香港文学版图中一位重要的女性作家,她的创作涉及小说、戏剧、随笔等多个文学领域,拥有庞大的读者群。然而,她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贴上“言情作家”或者“畅销书作者”的单向度标签,不被纳入学术视野。在对李碧华小说文本进行重新认识和解读后,李碧华在香港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终于渐渐显露出来。她的小说文本兼具畅销性和严肃性,雅俗标签的任何单向度张贴都不够确切,她走中间路线,试图在雅与俗之间找到自己的平衡点。 李碧华的小说对于香港文学有着特殊的意义,她的创作深受“快餐文化”的影响,但是,她也以自己创作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对香港“文化沙漠”说作出有力的反驳。同时,她的作品也打着深深的“香港烙印”,这使她的小说世界具有更浓郁更深厚的香港风情。她是香港的女儿,她与香港这个城市相互影响、相互塑造。她的小说文本,是后殖民后现代时期香港市民社会的最佳“镜像”。 本文试图找出解读李碧华小说文本的独特性以及她的作品对香港文学的意义。笔者从三个方面阐述她小说的特殊意义。首先,她的小说以独特的文化怀旧开启香港的“怀旧风潮”,引发与迎合了当时弥漫全球的“世纪末情绪”。同时她的文化怀旧呈现出几种不同的方式。其次,她执著于对现代香港“城市病”的描写,写人性的异化,写精神的萎缩。她通过对角色病态的“恋物癖”症状的描摹,揭示现代社会人们情感的孤独与失落;借助于对“死亡”这一现代文学母题的反复书写揭露现代社会人性的异化、爱情的消亡、道德的沦丧。最后,她的作品与香港有着最紧密的联系,她写香港,香港也塑造着她,香港成为李碧华文学创作的“精神原乡”。 李碧华也许不是当代香港最出色的小说家,但是,她的小说对于香港的意义是无人能够取代的。只有在她的小说世界里,才有香港市民社会这么纯粹和生动的风情,饮食、衣着、居住、出行、娱乐、风俗、宗教等等香港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借助她善于白描的笔得以细致记录与呈现。从这一点来说,她的创作对于香港还有着社会学层面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