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成年人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为了深入了解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编制的问卷(河南省文明办未成年人“三理”教育专项课题总问卷中“心理问卷”部分)对河南省1440名未成年人、1850名家长、968名教师进行调查。考察河南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及家长的教养方式等。 调查显示:大多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仍有部分未成年人在情绪、行为、性观念、性知识、人际关系、性格、自信心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各年龄段具体状况为:学龄前儿童中,88%的心理状况良好,12%的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小学生中,83.6%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16.4%的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初中生中,67.1%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32.9%的存在一些心理问题;高中生中,72.1%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27.9%的存在心理问题。教师调查主要因子显示:76.5%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念是正确的,但仍有23.2%的教师在此方面存在偏颇等。家长调查主要因子显示:61.8%的家长教养方式是科学的,但仍有38.2%的家长教养方式不科学等。同年龄两两比较方面,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单双亲比较显示:单双亲家庭儿童在社会适应、言语、同伴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存在显著性差异,单亲家庭儿童高于双亲家庭。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性别差异比较显示:小学阶段,男女生在行为、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高于女生;初中阶段,男女生在意志力、亲子关系、性问题感到烦恼方面的心理问题存在显著性差异,前两者男生高于女生,后者女生高于男生;高中阶段,男女生在自信心、性格、对有关性方面问题感到烦恼、缺乏相应性知识、师生关系方面的心理问题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高于男生。 本文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影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因素颇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及社会环境因素。建议在遵循未成年人心理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构建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