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为地方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对旅游地的人地关系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旅游者与居民之间的矛盾冲突也伴随着旅游的发展不断出现。而旅游者与居民对旅游地的认知和感情联系与这种矛盾冲突的发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旅游地的规划设计作为调整旅游地发展的有效手段,目前却因为缺乏地方对个体心理影响的理论支持,而无法对游客和居民的心理活动进行积极的引导,导致旅游规划设计的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通过对旅游者与居民地方感差异及产生差异的机制进行研究,为旅游地中可能存在的冲突进行解释,为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选取黄山屯溪老街作为研究区域,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向旅游者、居民获取地方感数据,通过问卷分析,以及利用问卷数据对本文提出模型进行拟合得出结论。
全文共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含了本文的第一和第二章。在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后,对国内外的地方感研究进行了回顾,发现目前地方感研究中缺乏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以人文地理学、现象学以及心理学中的态度结构理论为指引,将“地方感”类比于心理学中的“态度”,以态度结构构建了本文的地方感“认知-情感-行为意向”的态度结构模型,并以此作为本文的分析框架。第二部分包括本文的第三、四、五三章,是本文的实证研究部分,同时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该部分也可进一步分为两个小的部分:(一)本文的第三章,其内容是研究区域的选择以及问卷的设计和分析。在选择黄山屯溪老街为本文研究区域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地方感研究的成果,将地方感模型进一步细化为各组成的多维度结构,然后设计问卷对地方感进行测量。(二)第四章与第五章,地方感差异分析。该部分首先非参数检验中的独立样本比较和成对样本比较对旅游者和居民之间在地方感不同组成部分,各组成部分的维度差异进行比较,得出了居民和旅游者各自的地方感特征。利用相关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以及线性方程模型等方法对外部因素的影响以及地方感各部分相互影响的机制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第六章,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结论,对屯溪老街未来发展提出建议,还对本文的缺陷、未来研究的展望进行了讨论。
本文的主要结论有以下五点:
(1)本文所提出的地方感模型的各组成部分的多维度结构在问卷分析中得到了验证。尤其在地方认知部分,不仅存在着研究中较为经典的独立意义极《自我、他者、环境)结构,还出现了反映各极之间作用的因子(环境-自我)。
(2)老街上旅游者与居民的地方认知因认知方式不同而差异显著,因对生活要求不同而在地方行为意向上产生差异。
(3)在地方感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发现,地方认知是地方感中受到客观因素影响最为明显的部分;地方依恋感则较为稳定,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小;地方行为意向则与个人的生活要求显著相关。
(4)针对地方感内部机制建立了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拟合结果较好的验证了了本文所提出的地方感“认知-情感-行为意向”模型,这就意味着地方认知、地方依恋以及地方行为意向之间确实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相互作用关系。
(5)老街旅游者和居民的地方依恋感差异特征,以及使用时间(use history)因素对地方感的影响效果呈现出了与前人研究截然不同的结果。本文认为这是由于老街居民特殊的价值观造成,而这一结论还需要进行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