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复垦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动态变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ona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物添加和菌根技术的联合修复策略是改善退化土壤的一种有效方法,在矿区土壤复垦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开展矿区复垦土壤的团聚体和有机碳动态变化的作用机制研究,对于系统分析矿区复垦的改良作用机制和固碳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野外调查数据采集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活性污泥添加和丛枝菌根真菌(AMF)接种对矿区基质复垦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采用路径模型分析复垦过程中土壤团聚体形成及稳定机制的主要影响因子;利用微根窗技术分析植物根系生长动态及固碳对土壤有机碳(SOC)积累的作用机制。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污泥添加和AMF接种对矿区复垦基质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以煤矸石F、粉煤灰G和污泥S并接种AMF(+)的矿区复垦基质(FGS+)的理化及生物性质显著优于FG、FG+和FGS基质。对比分析矿区复垦基质与煤矸石和粉煤灰充填的矿区复垦土壤及农田土性质结果表明,矿区复垦基质FGS+在经过6年复垦后,SOC、TN、速效P含量显著提高,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及脱氢酶活性也显著高于其它土壤。以上结果表明污泥添加和AMF接种可全面改善土壤的质量、促进基质土壤化过程,特别是有利于SOC积累。(2)矿区复垦基质团聚体形成过程及稳定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复垦基质FG、FG+、FGS和FGS+在复垦的7年间以<0.25mm团聚体粒径为主,随复垦时间逐年降低;0.25~0.5mm、0.5~2mm和>2mm团聚体粒径比例逐年增加,表明矿区复垦基质的团聚过程为小团聚体逐级形成大的团聚体的过程。矿区复垦基质团聚体稳定性逐年提高。(3)矿区复垦基质团聚体形成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复垦土壤团聚体粒径均与SOC呈显著的一元线性回归关系,表明团聚体与SOC有明显相互作用关系。但只有<0.25mm粒径团聚体与SOC、速效K、脲酶和易提取球囊霉素(EEG)有显著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团聚体的形成对SOC积累有重要贡献,而EEG更多的是通过SOC对团聚体形成产生间接作用。(4)矿区复垦土壤中SOC累积的路径分析模型结果表明:0.5~2mm粒径团聚体、蔗糖酶、碱性磷酸酶、EEG、黑麦草地下生物量和黑麦草根中有机碳与矿区复垦土壤中SOC成显著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SOC累积的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根系生物量和0.5~2mm粒径团聚体对SOC的总作用最大,蔗糖酶对SOC的直接正作用最大,EEG则主要是通过0.5~2mm粒径团聚体和蔗糖酶对SOC产生间接作用。(5)复垦过程中黑麦草生长及对复垦土壤SOC作用关系研究表明:黑麦草根际与非根际基质SOC组分有显著差异性,表明黑麦草生长过程中的根际效应会显著影响SOC变化。黑麦草根长密度、黑麦草根和地上部分有机碳及TG和EEG与基质中SOC关系比较密切,表明植物生长和GRSP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SOC各组分的变化。
其他文献
从媒体对业务型员工专业管理的角度来解析融媒体环境下如何激励、尊重人的创新本能和尊严存在,为融媒体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一些"用人经"。
充分利用现有技术难以有效利用的大量高磷铁矿石资源对于提高铁矿石自给率、保障我国铁矿石供应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高磷铁矿众多的除磷方法中,酸浸除磷法以其工艺简单、设
本文以现有人力资本会计计量方法为基础,对人力资本这一特殊会计要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新的计量模型。 Based on the existing accounting methods of human capital, this pa
在《饥饿游戏》这部作品中,小说作者柯林斯创作灵感来源于实际生活的真人秀比赛和与人类战争有关的报道,科学技术的空前发展,人类空虚寂寞的精神世界,娱乐至死的游戏心态,最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简称A.ferrooxidans)是典型的化能自养菌,靠氧化Fe2+或单质S及还原态硫化物来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在pH小于3的酸
<正>近年来,国内云计算市场实现高速增长,我国云基础服务几乎占据了亚太地区总市场的三分之一,而且占比逐步增加,市场发展前景良好。云计算作为数字时代的重要技术之一,在某
基于专业认证理念开展塑料流动分析与模拟课程的教学改革,依据本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确定了课程目标,基于课程目标开展教学方法的设计,优化教学环节,设计了科学合理的考核方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不断增多,尤其是高龄老人占老年群体的比重逐渐加大,一方面是身体机能的自然衰退,另一方面是老年疾病、慢性病高发,还有少数其他因素,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