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四女性文学是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文学的开端。五四女性文学的研究进路主要有两条:一是从性别角度对五四女性文学做内部研究,这种研究忽视了五四女性文学的外部联系——基督教文化;二是将五四女性文学从属于现代文学,整体研究现代文学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这种研究忽视了五四女性文学的性别主体特征。为准确而深入把握五四女性文学的特质,必须将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结合起来。
就外部而言,五四女作家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从传播学角度看,在基督教文化传播的链条上,作为传播者的西方传教士对于基督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他们为吸取广大中国妇女入教,抨击中国陋习、在中国办教育、兴女学,并对基督教进行了适应性调整,突出尊重妇女、民主平等的思想,对中国妇女走出家庭、接受教育、反抗父权压迫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他们又具有一定的西方文化优越感,其居高临下的启蒙者姿态使中国妇女在欲迎还拒的心态下接受基督教文化。基督教文化经传教士的传播,最终到达了接受者的头脑中,而基督教文化能否被接受者接受以及接受的程度,还取决于接受者及其所受到的多种影响。就五四女作家而言,她们大都接受过基督教文化教育和影响,同时又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五四新文化的影响,加上个体独特的经历和情感体验,因此,五四女作家尽管在理智上对基督教文化欲迎还拒,但内在情感上对基督教文化抱有好感,并有一定的依赖性,有的还皈依了基督教。因此,五四女作家和基督教文化具有密切关系,基督教文化深深影响了五四女作家的创作。
但是,五四女作家对基督教文化的体验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性别特征。五四女作家身份上的这一特点和第三世界的妇女主义者极为相似,五四女作家对基督教文化的接受和表现与第三世界的妇女主义者对圣经的批评具有内在的关联。她们对圣经和基督教文化的认识基于相似的经验——本土妇女经验,包括民族经验,本土宗教、神话、文化遗产,女性的经验三个方面。她们都关注相似的主题如以上帝的性别问题为核心的“上帝论”,以耶稣的性别问题、耶稣与妇女的关系为核心的“基督论”,以两个与“罪”相关联的女性夏娃、马利亚为中心的“罪论”,以男女关系、人类关系为中心的“人性论”等。因此,妇女主义圣经批评为研究五四女性文学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支撑。由此,转入内部研究,探讨五四女作家接受和表现西方基督教文化的独特性。
关于“上帝论”,尽管中国自古就有“上帝”这一观念,但五四女作家笔下的“上帝”观念和“上帝”形象却具有基督教的文化因子。在时代影响下,五四女作家舍弃了基督教上帝学说中不合中国观念且不合常理的神秘部分,在创作中表现了更具情感色彩、人格色彩、性别色彩的上帝形象,主要有造物者、母性或女性的上帝、圣言的倾听者、精神寄托的对象等上帝形象。关于“基督论”,五四女作家和中国男性知识分子一样,并不认为耶稣具有神性,而将耶稣看作一个有着伟大人格的人。但和中国男性知识分子不同的是,女作家从本土妇女经验出发,看到了男性耶稣身上所具有的女性品质,如自我牺牲、受难、宽恕、博爱等,所以,她们更愿意把耶稣当作一个女性基督。五四女性文学中出现了一系列女性基督形象,其意义在于:以耶稣的男女平等思想和女性基督形象对抗父权等级思想,并最大限度地肯定女性的传统价值。和耶稣关系最密切的女性是耶稣的母亲马利亚,传统父权制社会却将马利亚打造成一个谦卑、顺服、自我牺牲的母亲典范。五四女作家从自身处境出发,将马利亚看做一个世俗的、现实中的母亲,对母爱进行了不遗余力地歌颂,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光辉色彩的母亲形象。这表明,五四女作家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基督教传统文化影响,观念比较保守,缺乏审母意识。与圣母马利亚相对立的基督教女性是夏娃,在父权制思想下,夏娃集邪恶、软弱、欲望、无知等特征于一身,但在五四女性文学中,夏娃成为反叛封建大家庭、追求爱情和个人意识的新女性的同义语。五四女作家笔下的夏娃舍弃了传统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愚民思想,大胆而执着地追求知识,探索人生意义,追求个体价值,积极而不激进。这一形象特征反映了中国女性温柔而敦厚的品质以及中国女性和男性之间的同盟关系,独具中国特色。五四女作家还对基督教的人性论、人与人的关系进行了独特理解和表现。在基督教博爱思想影响下,五四女作家表达了建立超越性别、种族、阶级和不同见解的姐妹情谊的理想。她们描写了多种形态的姐妹情谊,但无论哪一种姐妹情谊,都是现代女性实现自我意识觉醒与寻求自我解放的一种途径,也是现代女性用以对抗男权专制而建构的一种女性文化理想,既有现实的积极意义,也有幻想的乌托邦色彩,尤其其中的女性同性之爱,透露出女性性别建构的迷离。但是,五四女作家最终超越了性别建构的迷离,将关注范围投向更为广泛的男人与女人、人与人的关系。受基督教文化影响,五四女作家对妇女解放运动大都持温和态度,没有将批判矛头直接指向中国男性,而是将男性看做妇女解放的同盟军。她们试图通过有效地处理好家庭与事业的矛盾,与中国男性一起建造一个男人与女人、人与人和谐的伊甸园。
以妇女主义圣经批评理论研究五四女性文学,最终揭示了性别、族群、宗教与文学之间的张力关系。五四女作家和中国现代男性知识分子一样,在中国文化语境中认识、诠释和接受基督教文化,使基督教具有了中国特色。但是,五四女作家受自身性别的影响,对基督教文化的接受明显又不同于男性作家。她们对基督教的一些教义和意象不自觉地做了调整,以适应自身情感的需要和女性的性别体验,使基督教具有了中国妇女的特色。这一特点在她们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最好体现。